第一百七十六章 楚地门生
第一百七十六章 楚地门生 (第2/2页)每一天属于哪个节气都很清楚。
寒露,霜降这些节气的名字都很好听,也不知道公子是怎么想出这个名字的。
范增老先生来这里的第三个月,桓楚始终照顾着。
海边的一间小屋,就是老先生的住处,这里距离琅琊台也很近,以前这间小屋是徐福用来存放物件用的。
老先生来到此地之后,这间屋子就给老先生暂住了。
徐福以前是稷下学宫的人,对范增十分敬仰,因范增在各地名仕中也是颇有名气的。
今天,桓楚听着老先生与孩子们玩闹的笑声,他的脸上也带着笑容。
老先生来到这里之后,真的很高兴,很快乐。
只是一想到今天见到的人,桓楚就没了笑容,他转身看向远处的大海,老先生在这里很好。
比之在楚地的某些人,如项梁那些人如今还只能阴暗的活着东躲西藏。
复楚?
这是桓楚心中的又一次迷茫,难道真的要复楚吗?
之所以会想到这些,是因为桓楚今天见到了一个人,这个人送来的一封书信,书信是项梁送来的。
项梁过来询问老先生如今是否安好。
当初与项梁在会稽郡分别,项梁要图谋复楚之事,就一直写书信来询问。
桓楚是想复楚,可他一生最敬爱的人还是自己的老师范增。
尽管老师会用竹条抽打自己,但桓楚觉得这都是应该的。
项梁对秦有着极大的仇恨,项燕死后他一直图谋着复楚大业,桓楚知道项梁为了复楚恐怕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项梁想要拉拢老师。
这些事桓楚一直瞒着老师,不想老师知道项梁的计划。
等老师走远了,桓楚一个人将老师的屋子好好打扫了一番,打扫得极其干净。
待老师回来孩子后,桓楚又亲手给老师安排了饭食。
“老师,我最近要回一趟楚地。”
范增吃着饭食点头。
翌日,桓楚找了一个渔民姑娘让她来照顾老师的起居,给了很多的报酬。
而桓楚则背上了行囊离开了海边。
桓楚来到了琅琊西的县城内,他在这里见到了一个人,此人叫作参木,是项梁的人。
当初皇帝东巡路过彭城,就是这个参木杀了韩终。
见到这个人,桓楚心中讶异,但他确定项梁为了复楚,肯定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参木打量着对方问道:“老先生?”
桓楚回道:“老先生让我去见项梁。”
见参木还有些怀疑的目光,桓楚又道:“我是老师的弟子,项梁难道还信不过我吗?”
参木见对方有翻脸的架势,笑道:“自然是信得过,请吧。”
两人伪装成客商离开了琅琊县。
一路上,桓楚还在想着范增,如果他死在了楚地恐怕昨晚就是他最后一次与老师一起用饭了。
也不知道在昨晚,老师吃得好不好。
如果自己死了,老师能够在海边平静的过完一生,桓楚也问心无愧了。
此番他去见项梁,稳住项梁,就是为了保住老师。
从琅琊县离开之后,如今还能听到人们说关中如何如何,人们总是愿意相信他们见到的事。
因为今年很多人远赴关中的人都回来了,他们说着关中如何如何好,甚至还鼓励更多的人去关中。
好似秦治理的关中就是人间的仙境。
参木每每听到这些话,神色就会带着厌烦。
桓楚则想起了老师的话,其实老师是不喜历代楚王的,也瞧不上楚国,尤其是最近的两位楚王,更是不争气。
老师早就对楚王失望透顶了,现在的天下好不容易平静了,桓楚觉得若是这个天下乱不起来,老师就不会帮着项梁复楚了。
桓楚又想到了公子扶苏,如果嬴政没有这么一个儿子,恐怕如今的形势又会不同。
如果公子扶苏真的如此爱天下人,真的如传闻中如此爱民,那么就如老师所言,公子扶苏就是得道者多助的那一位。
而项梁才是失道者寡助。
为此,桓楚还是有打他自己的打算,如果秦真的祸乱天下,老师自然会出山帮助项梁。
反之,若秦能够治理好天下,那么项梁的起兵也会被很快扑灭。
打仗是很辛苦的,桓楚希望公子扶苏能够好好治理这天下,至少绝大多数的楚人对秦王嬴政有记恨。
但在楚旧贵族中,有不少人对公子扶苏还是友好的,传闻中公子是楚人女子所生的孩子。
如今再去想当年的七国之间你争我夺,让人恍如隔世,好似是上辈子的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