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陆北顾的设想
第39章 陆北顾的设想 (第2/2页)“损耗比之原有漕运如何?”
赵抃肯定地说道:“肯定会比转运司和发运司来继续承担西北军粮漕运,消耗要少的多。”
作为益州路转运使,赵抃亲手整顿过赋税征收,自然很清楚这里面的门道。
陆北顾继续说道:“这时候,大商人们就需要将手中囤积的大量铜钱输入四川换取大量[井盐盐钞],将其用来在买扑中作为筹码进行竞价,随着这种每隔几年就有一次的周期性铜钱输入,四川铜钱荒自然也会逐步缓解。”
“听起来倒是可行,确实能缓解四川的铜钱荒。”
赵抃沉思片刻,提出了自己作为转运使最关心的问题:“那商人为了逐利,会不会出现偷盗克扣粮食,或者替换粮食以次充好的现象?”
陆北顾解释道:“买扑的时候就得要求商人承担分段运粮,有多少粮食运到下一段是有定数的,这里面有损耗肯定不可避免,但都要由商人承担......如果他偷盗克扣或者替换粮食以次充好了,下一段负责运输的商人没查出来或者补不上,那就会导致下一段的商人亏损或被查处,为了避免亏损,买扑每一段运输的商人,都会与其上下两个商人形成利益博弈。”
这里的意思,不是说位于河流上游的甲商人买了一千石粮食运到河流中游,然后交给乙商人接着运到河流下游。
而是负责某条支流军粮运输的甲商人,采购一千石粮食以后把粮食运到了两条支流的交汇点,由检查点进行检查质量和数量,检查无误,再把这批粮食交给乙商人,而乙商人自己同样购买了一千石粮食,乙商人需要把这两千石粮食,从两条支流的交汇点,运到支流汇入某条主流的转运节点再进行检查。
整个流程,是如同大树根系一般的。
而这时候或许会有聪明人问了,那么如果商人无法偷盗克扣粮食,或者以次充好将军粮拿去卖钱,怎么会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呢?
实际上买扑分段运送军粮的资格,表面利益看起来虽然不多。
但对于商人来讲,却是很有利可图的一件事情。
一方面,分段运送军粮,根据大宋的买扑制度,肯定不会让商人亏本经营,或许也赚的不是很多,但只要运气不是特别点背,经常遇到水匪劫粮、船只沉底这些事情,几年的买扑权累积下来是稳赚不赔的,是个不需要冒太大风险的稳定收益项。
另一方面,分段运送军粮还有个隐性收益,是可以利用军粮的特殊性质,在自己买扑的这一段捎带运点其他东西来尝试赚外快的......当然了,也就是运点比较值钱的小东西,大的肯定是没法随船运的,毕竟关卡都是有抽查的,军粮运输是抽查少不代表不抽查。
综合来讲,即便承担着一定的经营和检查风险,商人依旧会对此趋之若鹜。
而每隔几年重新竞价买扑,即便商人之间达成了暗中交易,依然存在变数极多的博弈,也使得这套制度不会快速僵化。
“你继续说。”
张方平终于认真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