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宋文豪 > 第41章《论川关盐钞法试行事疏》

第41章《论川关盐钞法试行事疏》

第41章《论川关盐钞法试行事疏》 (第1/2页)

“很好,细节尚可琢磨,但这想法是可行的!”
  
  听到这句话,李磐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张相公自然是举重若轻的,这话听着轻飘飘的,但委实已是足够有分量的评价了。
  
  陆北顾点点头,也是心底终于松了口气。
  
  其实用现代的话语来说,这就是通过将四川井盐和河东解盐专卖权以及军粮运输权的证券化,构建起了一整套闭环体系,通过盐钞的金融属性实现资源的跨区域配置。
  
  而陆北顾之所以一开始就能确定自己的想法是合理的,是因为他提出的这套制度,所有实施环节都是有着现实依据的。
  
  首先,东南商人用铜钱购买四川井盐就是他在前来成都的路上亲眼所见的现状。
  
  其次,他记得没错的话《续资治通鉴长编》里就有明确记载,仁宗朝“河东解盐、四川井盐,盐引各有限域”,其次《论河北京东盗贼状》也提及了“盐钞行于三京,而解盐引不通于川蜀”,所以盐分区销售制度是目前的实际情况。
  
  再次,大宋买扑制度非常普遍,而前唐刘晏的转运之策也是现成的案例,通过分段买扑运输来减少运输成本这个操作,具备相当的可行性。
  
  最后,《宋会要辑稿·食货》也记载了在仁宗朝中后期西北已有“入中粮草,给盐交引”的小规模复行“折中法”的操作,所以西北拿盐引来换粮食是有实际需求的。
  
  总而言之,在仁宗朝盐钞年发行量约300万贯的规模下,这套体系是完全具备可操作性的!
  
  “具体怎么改些细节,我与赵转运使会召集僚属再行琢磨、修改,至于最后是否采用、何时实施,那得宰相们去定夺......不过不妨先写出来。”
  
  张方平直接把纸笔拿到了陆北顾面前。
  
  “就按你的想法,来拟份奏疏,先写出来,后面再做润色。”
  
  “我?”
  
  陆北顾有点懵。
  
  他一个县学学子,帮户部侍郎、成都知府写奏疏?
  
  张方平意味深长地说道:“以你的才学,以后是一定要做官的,不会写奏疏怎么行?就当先练练笔了。”
  
  陆北顾眼见李磐眼观鼻鼻观心,他也没办法推辞了。
  
  好在按照大宋的奏疏格式来讲,写奏疏跟写策论区别并不大,参考一下看过的那些宋代奏疏,他也不是不能写。
  
  毕竟,奏疏并没有严格的格律要求,跟诗、词、赋是不同的。
  
  陆北顾沉思片刻,提起笔来,帮张方平拟了这份奏疏的草稿。
  
  “臣户部侍郎知成都府事张方平,谨奏。
  
  论川关盐钞法试行事。
  
  臣闻尧舜之治,不过通变;汤武之功,惟在制宜。今西陲戍兵仰哺①万里,飞刍挽粟②,江淮为之疲敝;蜀中铁钱壅滞③不堪,铢锱难行,闾阎因之困穷。臣以为当以山泽之利为枢纽,行轻重之权以济时艰。
  
  昔者管子煮海而齐霸,刘晏榷盐而唐兴。今剑南盐井,出盐逾千万斤,积若丘山;关西粮草,岁费数百万石,竭如漏卮④。若以盐为钥,以钞为枢,使东南铜钱贯蜀道,关东粮粟通渭水,则两难可解矣。
  
  臣请试法于成都、秦州二地,成都府岁拨井盐,许江淮商贾持铜钱入蜀请引。秦州置粮盐场,以解州盐为质,商旅运粮至渭北诸寨者,每石给盐钞,二者许于汴京榷货务兑。
  
  然法不可不密,防不可不严。蜀盐出井,无印者以私盐论;秦州纳粮,虚冒者依军法治。益州转运使司月具铜钱出入数,秦州粮盐场旬申粮钞发放额,皆快马直报三司。如此,则奸蠹无所容,法度得其宜。
  
  初行交子,始自成都一府;变革茶法,试于淮南⑤一地。今试盐钞法若有成效,则蜀中岁得铜钱,渐解铁钱折阅⑥之弊;秦凤年省漕粮,可减脚费万缗。而朝廷握通兑之枢机,坐收商贾之利柄,纵有未臻,不过停罢二处试法,无损大体。
  
  臣无任恳款激切屏营之至⑦,谨奉表以闻。”
  
  待墨迹干涸,陆北顾交由李磐呈给了张方平,张方平看了看又把这张纸递给了赵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