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8章 师长来访
第一卷 第18章 师长来访 (第2/2页)一架歼-7E在天上做着滚筒机动,阵阵轰鸣声传来。
又一次低空高速通场后,李干爬升高度后,以阿富汗式俯冲降落的方式瞄准了跑道,在触地前,李干拉杆抬起机头,起落架轻盈触地,减速伞放出来。
战机缓缓滑跑过来。
万胜利等人冲上去安装登机梯,指着何卫东这边说,“阿干,陆军一个边防师的师长来找你,你快去看看。”
李干摘下飞行头盔夹在肋下,大步流星过来。
何卫东迎了几步,居然主动敬礼,虎背熊腰不苟言笑的他,难得地露出一个笑容,“李干同志你好,我是何卫东,边防71师师长。”
“首长好!”李干连忙还礼。
何卫东开门见山说,“新型标准步兵班火力配置是你提出来的,我组织部队做了试验,班火力提升了三倍。我有几个问题请教你。”
这段时间李干很是着急,他一直在想办法和陆军联系上,寻找契机以自己的超前意识施加影响,帮助陆军部队避开那些历史遗憾。
何卫东的主动来访,让李干意识到这是绝好的机会。
他连忙说,“首长,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军人的雷厉风行在何卫东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问,“火力的提升和弹药的消耗成正比。轻武器的弹药补充不难,难的是你大力推荐的107火箭炮的补充。”
“你有没有考虑过,要怎样做才能维持这门炮的消耗?”
都是军人,李干一点也不在意何卫东的直接,而且,这才是高效的交流方式。
杨伟插话道,“何师长,咱们到办公楼去坐下慢慢谈吧。”
“不必了。”何卫东摇头。
杨伟尴尬一笑。
李干说,“何师长,据我所知,你们目前的物资补给方式主要靠军工人员的人力运输。热带雨林山岳中,少有适合汽车运输的道路。”
何卫东点头,“没错。”
李干说,“最高效的方式是空运,使用直升机向前线运送弹药,同时将伤员后撤。既实现了弹药的高效补充,也能大大节约伤员后送的时间,能挽回更多战士的生命。”
何卫东摇头道,“空运当然是最好的,但我们没有直升机。”
李干却说,“有。”
“昌河厂生产了十五架直-6,能运载一点五吨物资或者搭载一个步兵班。这批飞机已经定型了,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并没有交付部队。你可以尝试一下申请,把这十五架直升机配属给71师,基本能满足需求。”
何卫东记了下来,有备战这个名头,一些以前不可能的事情,现在是有机会获批的。
何卫东问,“第二个问题,你在报告里提到,62式轻坦不适合用于那边的地形,但是59式太重。有解决办法吗?”
李干摇头,“硬件限制,时间这么短,没有办法。实际上,59式中坦是合适的,但是我们的步坦协同战术要完善,步兵的配合很重要。”
“你应该有完整的想法。”何卫东说。
李干点头,“我有写了一份方案,一会儿交给你。个人浅见,也许不一定合适。”
“你的能力我很清楚,不用谦虚。”何卫东看了眼杨伟,沉声说,“这一仗应该是避免不了的了,李干同志,你在陆军作战战术上很有水平,能不能抽时间到我们部队来,指导指导?”
杨伟略作犹豫,表态道,“厂里没有意见,只要不影响试飞工作,埃方很着急。”
李干根本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他迅速算了一下,道,“杨厂,我跟何师长去看看,最多三天,不会影响试飞。”
何卫东当即道,“事不宜迟,现在就走。”
杨伟苦笑着点头说,“好吧。何师长,李干同志的安全一定要保证,我们厂可就他一位试飞员了。”
“尽管放心,三天后,我一定将李干同志完好无损地还回来。”何卫东说。
李干忽然道,“对了,让吴强一块去,他是雷达专家,能帮上忙。”
“行。”杨伟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何卫东一行人就带着李干、吴强二人,风风火火地往火车站去了,即刻返回西南边境驻地,一秒钟都没有耽搁。
一头雾水的吴强,上了火车才知道要去干什么。
李干也是这段时间才发现,吴强这位一根筋的工程师,竟然是个多面手,机身设计、机载武器系统、雷达系统,都有很深的造诣,不知道甩武达民那帮人的所谓高知识分子多少条街。
他希望吴强能够帮助陆军部队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敌人炮兵阵地的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