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第一版纸币
第422章 第一版纸币 (第1/2页)“已经有多少人了?”
“才两百多户,一共八百多人。”
去海外的,目前还是小家庭。
一个大家庭之下的小分支。
五个儿子,派一个出海去谋求更好的生活,是许多老百姓的选择。
他们家在澳洲、美洲的土地,那是数百公里啊。
不管是宏丰帝还是太子殿下,都很大方。
一大片山河土地,直接就划给他们家。
反正,不是另外创建一个行政板块,皇家对此,根本没有任何的忌惮。
安南带过去的奴仆,也分配了将近一万人给他们家。
这些都是需要管理的,想要管理好,必须有一两千核心团队,必须是汉人。
稳定了这些,才好往外继续拓展。
赵清虎揉了揉眉心,“加大力度,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此外,这一次能带走多少就带走多少,爹已经去信给二郎,你们二哥会在沿河县帮着征集一批百姓的,到时候让他们乘船出海便是。航路稳定成熟后,出海也不再是危险的事情,可以保证后续补充。”
对于海外的土地,朝廷也是有一些安排的。
种植粮食的同时,也要多种植一些经济作物。
如此,才能快速将这些开垦地发展起来。
重赏之下才有勇夫,唯有迁徙出海的这些老百姓,日子过好了,后续才会有源源不绝的百姓愿意出海。
海外很大,能容纳的,何止是千万汉人,便是数万万汉人都能容下。
朝廷最近这段时间也很忙,来自全国各地的迁徙数字,名单,都需要朝廷去处置的。
之前的政策,是就地先调拨物资,给这些愿意迁徙的百姓。
后续,户部也是需要做账的。
多退少补,可不能让地方府库吃亏。
再说百姓迁徙的事情,朝廷给出的安置政策已经十分丰厚。
赵清虎家,终究是一门一户之力,跟朝廷可比不了。
三郎他们能召集两百多户已经很不错了。
当然了,这些人过去后,赵家也会给他们土地。
可不是出海当奴隶的,有土地分配给他们。
只是,在照顾自家土地的同时,要帮着他们家开垦剩下的土地,管理奴仆。
真正能全职帮自家做事的,就只是自家派遣出去的管事、奴仆而已。
出了海,若是能在海外安定下来,自然也要相对应的,提升他们的待遇,至少不能让他们过得比迁徙的百姓差。
京城周围的人,有心迁徙的,朝廷政策足够打动他们。
所以,赵清虎需要去外面找人。
沿河县,便是最好的选择。
至少,自己出自沿河县,这些人出了海,都是同乡,大家守望相助,可以彼此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力量。
这段时间,朝廷上下的主要精力,都在第二次出海之上。
武王已经先行一步,接下来,就是大规模出海。
这一次出海,统帅舰队的,乃是肃国公,是西王的大舅哥,也是朝廷宿将。
初代肃国公已经故去,如今的肃国公,乃是二代肃国公,也是一位沙场骁将,有将帅之才,大战之中也能统帅一方,更何况是驾驭舰队出海。
此外,皇帝让肃国公出海,也有另外一重意义,让他去给西王,在美洲找一块封国之地,先经营起来。
等大渊皇朝西南方向的外患解决,便可以让西王一脉,派子嗣过去就藩。
娘家帮女婿,天经地义。
舅舅帮着外甥,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粮食、布匹、工具、牲口,一批批往天津卫输送。
不仅如此,还有遍布全国沿海的几大港口,都有这一次要出海的船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第一次出海,太子带出去的只有两万士兵。
这一次不一样,肃国公出海,带出去的足有五万大军。
其中有三万大军,是要留在海外开垦屯田的。
宏丰帝让兵部拟定了计划,以目前的条件,这些士兵,三年轮换一次。
长时间不轮换士兵跟将帅,文官系统根本就无法信任,为此他们宁愿多花些钱财。
等真正将海外之地开垦出来,建立了成熟的官僚系统,才是长久驻军,可以五年,或是十年一轮换,甚至不用全部轮换,大量征召本地士兵,到时候才能是正常状态。
赵清虎也没闲着,杜真跟大丫,更是忙的脚不沾地。
没办法,渔业公司的事情,大丫已经开始交接给太子派来的人。
丫头大了,赵清虎也不反对她外出工作。
可太忙也了不好,自家的工坊,还有妇女救助会的事情已经够忙。太子殿下既然回来了,渔业公司的事情,自然要交接出去。
而杜真,则是忙着跟四海公司结账。
之前赵清虎可是支援了出海舰队无数的物资,其中罐头更是一批一批往天津卫输送。
舰队回归之前的四海公司,穷哈哈的,账面上只有亏损,根本就没有收入。
舰队回来了,一次性,补充了四海公司的账单,简直是充满了,自然要结账。
数十万两银子呢,可不是小钱。
除此之外,接下来的合作也要详细谈一谈。
四海公司有钱了,也走上了正轨,自然就以下订单的方式,找罐头工坊订货。
杜真带着几个管事,几乎每天都要去四海公司在京城的总部一次,找人盘账、对账,还要商议接下来的合作。
四海公司是从朝廷承接出海任务的,是有朝廷拨款的。
除此之外,日后出海所获取的利益,走官方的账单,那就全都是四海公司的。
至于赵清虎他们家,想要出海,跟随朝廷舰队,得到武力庇护,也有程序可以走。
类似镖局一样,支付佣金,由朝廷的舰队提供安全保障。
不仅仅是赵清虎家如此操作,其余的商会,也都是如此操作的。
当然了,你也可以自己出海。
四海公司从朝廷拿到了牌子,整个大渊皇朝的海洋航运,都是他们来安排。
只要是走他们规划的航道,或是出海的船队,都需要在四海公司报备登记,拿到令旗、文书,如此一路上才能享受朝廷驻军港口的服务。
私人船只,收费比较贵一点。
宏丰帝一口气,在沿海建立了十二个市舶司,这些市舶司,一头连接着户部朝廷,一头连接的就是四海公司,双方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四海公司的话事人,毋庸置疑,是太子殿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