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油盐不进
第295章 油盐不进 (第2/2页)笔尖划过草稿纸,发出尖锐的嘶鸣。
他引入了一个新的变换,将描述粒子动理学效应的项,与描述电磁场扰动的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耦合起来。
“如果……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噪声,而是看作一种反馈呢?”他的心跳加速,呼吸变得急促。
一行行公式在他的笔下成型,它们是那样的流畅美丽,就像是描述宇宙真理的语言,让人感觉赏心悦目。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当陈辉抬头时,外面的天色已经黑了,可他是昨天晚上开始推演的。
看了看电脑上的时间,还好,只过去了一天。
在恢复过来的第一时间,他的肚子就已经咕咕的闹情绪了,陈辉开心的起身,看上书桌上的一迭草稿纸,笑容满面。
虽然这个模型还没有经过验证,但他的直觉告诉他,这次一定能行!
虽然已经是8点多了,但食堂依旧是有饭菜提供的,陈辉毫不犹豫的往食堂走去,人是铁饭是钢,模型验证的事情都可以先放一放。
因为实验装置在上一次失败之后,遭受了不小的损坏,想要进行下一次试验,还得再多等几天。
“已经失败5次了,这也太疯狂了,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进行了5次试验,我们研究所什么时候干过这么疯狂的事情?”
“EAST可是我们一点一点搭建起来的,如今看着它三天两头的被损坏,也是心情复杂。”
“这5次实验,光是因为实验失败造成的损失恐怕都上亿了吧?”
“这根本不是损失的问题,这么短时间内进行重复的实验,意义在哪?”
“我们都知道搞应用研究是这样,不断的失败修正失败再修正,可能才会迎来最后的成功,但这么短的时间内,进行如此高频次的实验,除了浪费资源,我想不到任何理由。”
“是啊,每一次模型修正之后,至少也得进行严密的验证吧,他倒好,把应用研究当成了理论研究,不断的在实验装置上试错,的确有些浪费了。”
“你们不敢说,我就直说了吧,他就是顺风顺水惯了,接受不了失败,才会如此心浮气躁。”
刚来到食堂,陈辉就听到了这样的讨论。
摸了摸鼻子,他似乎来的并不是时候。
可他也没办法离开,因为那几个研究员已经发现了他的到来。
沉默是今晚的食堂。
两拨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气氛一时间尴尬到了极点。
“你们继续,我就来吃个饭。”
陈辉跟他们打招呼,然后迈步向还在营业的面食窗口走去。
这几个研究员还尬在原地,他们也没想到陈辉这么晚了还会来食堂,这才会在食堂里大胆开麦。
“陈教授,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在背后说你坏话。”
这时,一个中年研究员来到陈飞身旁,诚恳的抱歉,“但我还是想说,你这样频繁的进行实验,无论是对实验装置,还是对研究本身,有害无益。”
“明白。”
陈辉点头,这些天他的确有些钻牛角尖了,迫切的想要早点完成模型的构建。
“嗯。”
这位中年研究员点头,他也没想到陈辉竟然会这么好说话,于是鼓励到,“陈教授加油,你的努力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都相信你能完成这个任务!”
陈辉倒是有些尴尬,对方不知道,他已经在琢磨怎么进行下一次实验了,在实验装置修复的第一时间,新一轮的验证就会开始。
不过这次,陈辉倒是有十足的把握,这却是没办法跟他们解释的,所以陈辉索性没说。
“陈教授,来来来,我们这还有一个小龙虾没动过,一起吃一起吃。”
其他研究员发现陈辉并没有因为他们背后蛐蛐而发怒,一时间对陈辉也是生出了不少好感,挥手招呼陈辉加入他们的小团体。
“没错,您可是要进行脑力劳动,天天吃面条怎么行,来来来吃点小龙虾,补充点优质蛋白。”
犹豫片刻,陈辉还是走了过去,接下来他们没有再聊实验的事情,而是谈天说地,说了不少研究所里面的趣事。
诸如谁跟谁是一对,哪位新员工在入职的时候,因为犯了错被宋韫韬骂哭了,又或者是自己为什么要选择等离子研究所……最后他们甚至讲起了他们是如何完成的EAST千秒持续运行的壮举。
一顿饭从8点多吃到10点多,大家都很是尽兴。
陈辉回到办公室后,又对模型进行了一次推演,要是这次还有问题,他可就只能对不住老大哥们的苦口婆心了。
不管如何,实验都是要进行的,即便失败,他也能接受。
第3天,
EAST总控室,
坐在一台监控屏前的端木白与旁边的好朋友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满是苦笑,明明前天晚上还说的好好的,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谁想到,实验装置才刚修复,陈辉就要进行下一次验证。
这家伙还真是油盐不进啊。
“陈教授,新模型真的能预测吗?”
宋韫韬小声问,语气里带着对上次实验失败的阴影,这三个月时间,实验经费如流水般花出去,却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虽然陈辉是负责人,但他也很担心会被追责。
“不知道。”陈辉坦诚地回答,“但它比上一次,更尊重数据。”
实验再次启动。
那团炽白的能量再次被点燃、约束。
这一次,陈辉的模型屏幕几乎从一开始就与实际数据存在细微的偏差。
但不同的是,模型没有固执己见,它的新模块像一个敏锐的侦探,实时追踪着等离子体内部细微的动量输运和电场涨落。
“看!模型预测到了一种极低频的剪切流旋转!”端木白指着屏幕上一处几乎被噪声淹没的信号,所有人都精神一振,这一次好像跟以前真的不一样。
几分钟后,实验数据真的捕捉到了这一特征!
这是一个关键的节点。
模型和现实第一次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同步!
陈辉屏住呼吸,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要来了,边缘局域模是否会被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