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院士知道我
第94章 院士知道我 (第1/2页)徐铭结合自身情况考量,最终还是将毕业论文选题确定在数论上面。
而筛法则在数论中,占据着核心与基石般的地位。
甚至其意义和价值远超解决个别猜想,是探索素数分布不可或缺的强大工具。
本质是在于从整数集合中,筛除那些具有某些不良素因子的数,从而保留或估计目标集合的大小及存在性。
属于研究素数分布最直接自然的方法。
从埃拉托色尼到陈景润院士,筛法是初等的,他则想尝试融合解析数论中的工具。
对筛法优化扩展威力,使之能够处理更精细的问题。
相信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学科经验值,也会随着筛法升级而增长。
张鲁平不喜欢干涉学生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徐铭这种思维明确数学天才。
如果强行为其圈定选题,反而会扼杀天赋。
只有如当初刘新杰感到迷茫的学生,他才会适当给出选题建议。
指导他们完成毕业论文。
尽管清楚徐铭接下来要面临不小挑战,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支持。
“既然你已经有了方向,那就放手去做吧。”
张鲁平放下手中纸张沉声发话,看向徐铭的眼神中满是鼓励和期待。
下秒。
他未做停顿,紧接着又继续往下说。
“关于数论筛法,院里面郑以中教授研究最深,且和陈景润院士有过深入交流探讨。”
“你可以多去向他请教。”
“能够对你的毕业论文起到很大帮助。”
虽然先前郑以中对徐铭很满意,为能收作学生,连好珍藏的茶叶都给拿了出来。
眼下让徐铭去请教,怎么看都有种送上门的感觉。
但他不得不承认,在数论筛法领域,确实没人能比得上郑以中。
反正眼下徐铭已经选定导师,自然不能随意更换。
其将来数学水平成就越高,他这个研究生导师也会更加有面子。
自不会介意自个学生被别的教授指导。
徐铭将这句话听进耳中,脸上顿时浮现出欣喜,没想到郑教授最擅长的竟是筛法。
且还和陈景润院士交流探讨过。
如果提到筛法,那么对于数学人来说,首先想什么无疑是陈景润。
其研究的加权大筛法,可是成功将哥德巴赫猜想给推进到了‘1+2’。
这是数论领域的里程碑。
他对郑教授的了解,除给本科生上专业课外,便是去年期中考试的时候给他出屠神题,若不是今天导师提及还真的不知道这些情况。
于是未作迟疑,当即点头沉声表示。
“我会去拜访郑教授的。”
“嗯。”
张鲁平闻言堆出满意笑容,随即话锋一转又询问起另外的事情。
“对了。”
“过两天是不是,奥运场馆技术竞标就要开始答辩?”
“许教授已经通知过了,让我负责主讲。”徐铭如实回答这个问题。
“这是好事。”
“你能在编程算法领域有所成就,将来更有利于你的发展成长。”
“同时也能辅助解决数学问题。”张鲁平对徐铭的话给出较高的评价。
话音才刚落下,没有任何停顿又接过话茬讲。
“毕业论文不用太着急,你相比别人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完成。”
“我知道了导师。”徐铭深以为意道。
接下来的时间,张鲁平也不再耽搁徐铭,习惯性嘱咐两句便让徐铭去忙自己事。
旁边刘新杰自从听到徐铭的毕业论文选题,表情到动作便都是僵硬的。
万万没想到有人会主动,给毕业论文上难度。
心里面有很多话想说。
直到徐铭的身影彻底从视野内消失,他这才回过神看向导师开口询问。
“导师。”
“你怎么不劝劝徐师弟?”
“筛法可难研究。”
“要是最后没有什么成绩,浪费了时间不说,还有可能被打击到丧失自信。”
他和这个师弟虽说才相处半年多,但却基本摸清了徐铭在数学上的性格,绝不会说随便弄出点东西,就当做自己毕业论文参加院里答辩。
但真想要在筛法领域搞出成绩,却是很困难的事情。
而长期付出努力研究,看不到成果回报,势必会影响到自身的状态。
致使对数学的自信受到打击。
所以他才会如此担心,
张鲁平把刘新杰的话悉数听进耳中,自然明白自个学生想表达的意思。
然他却摇摇头,给出不同的观点。
“真正的天才可不会被困难挫折打倒,相反数学研究正是需要勇于尝试,或许就能诞生出一瞬灵感,找到隐藏的重要公式推动进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