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大军调动
第140章 大军调动 (第2/2页)这帮人据城而守,一个个的攻城拔寨太费时间,要么就围点打援,要么就引其出城。
灵石县城外,南边数十里的官道附近,一场特殊的“演武”即将拉开帷幕。
江瀚勒马立于一处缓坡之上,目光平静地望着前方原野上正在缓缓展开的军阵。
这支队伍并不是江瀚的本部人马,而是由李自成、刘国能、张天琳、李晋王四个首领,选送的八百新兵。
这帮人在孝河边练了足足三个月,基础队列、阵型、格杀技巧、乃至简单的战术配合,都已经反复操练过无数遍了。
然而,操练场上再是熟稔,终究只是纸上谈兵。
只有真正经历过战场血与火的洗礼,才能让这些放下锄头没多久的农人,蜕变成一名合格的战士。
江瀚需要一场规模适中、强度可控的实战,来给这些新兵“开开刃”,检验一下这段时间训练的成果。
况且,这批新兵瞧着便有些孱弱,正好拿来作饵,看看能不能将城中守军给钓出来。
要是官军坚守不出,那就只能围点打援了。
念及于此,江瀚便将四位首领召至近前,商议作战方案。
经过一番简短的讨论,众人一致决定,由李自成统领这八百新兵,先作势佯攻灵石县,引诱守军出战。
而江瀚则亲率本部主力,在后方五里外压阵,随时准备策应。
命令很快传达下去。
八百名新兵在各自队官、什长的呼喝声中,开始整队,列阵向前推进。
李自成领着二百骑兵,护在军阵后方,相机而动。
军阵中央则是六百步卒,他们依照平日操练的阵型,刀盾手在前方开路,长枪手紧随其后,弓手和铳手在军阵中央,随时准备射击。
队列行进间,新兵们的步伐还有几分散乱,阵型变换也略显生涩。
但比起三个月前,那种蜂拥蚁聚的模样,已经是天壤之别,至少能看出几分军队的样子。
邵勇对这八百人的评价,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最早之前,邵勇曾放话,他只需带着五十骑便可冲垮这八百人;
如今再看,邵勇只能说,他领一百骑,能够保持不败。
对于一帮新兵来说,可以算是相当高的评价了。
而此刻,灵石县城内。
守将千户黄文军,原本在接到“贼兵大股来袭”的警报时,吓得差点尿了裤子。
他的第一反应便是紧闭城门,随即派遣快马前往汾西县,向虎大威将军求援。
可等他亲自登上城楼,看清了城外的贼兵之后,心中的恐惧立刻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极度的轻蔑。
只见城外官道上,那支慢吞吞推进的贼兵,人数最多不过七八百,旗号也是五花八门。
像什么“闯、刘、李、张”之类的旗号,杂乱无章,不知道的还以为有几千大军呢。
虽说身上的兵甲武器瞧着还算那么回事,但行军途中那生疏的配合,落在黄文军眼中,处处都是破绽。
“这就是所谓的大贼主力?”
黄文军指着城外的队伍,对着身旁的百户、吏目们放声大笑,
“我还以为来了什么三头六臂般的人物。”
“闹了半天,就是这么一群新兵组成的乌合之众?”
“连老子的卫所兵都不如!”
黄文军说出这话,是有几分底气的,平阳卫不像汾州卫一样,受到王府掣肘管辖。
平阳卫麾下常设参议,编制足有五千五百多人,平日还保持着一定的战斗力。
虽然有一千多人只存在于账面上,但实打实的好歹也有四千人。
其中两千多人由指挥使亲自带领,前往大宁一带防备张献忠等流寇,听说打得贼兵不敢越雷池一步,只能在吕梁山脉中来回流窜。
黄文军原先还担心,来的是那支击败过关宁兵的贼军精锐,没想到竟然是这么一群货色!
看来传言果然不可信!
轻蔑之心,迅速转化为贪功之念。
要是能将这股贼兵尽数剿灭,也是一桩不小的军功啊。
想到这里,黄文军胆气顿生,大手一挥:
“传我命令!开城出击!”
“将这股贼兵一举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