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21章 微操大师朱由检

第221章 微操大师朱由检

第221章 微操大师朱由检 (第1/2页)

当车厢峡大捷的奏报,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呈送到紫禁城时,朱由检爆发出了他登基以来最畅快的一次大笑。
  
  “好!好一个陈奇瑜!真乃国之栋梁!”
  
  他已经太久没听到过这样的好消息了。
  
  辽东的鞑子虎视眈眈,关内的流寇此起彼伏,连年的天灾让帝国的财政捉襟见肘。
  
  自从登基以来,他可谓是宵衣旰食,夙夜忧叹,鬓角甚至已经早早地染上了霜白。
  
  而陈奇瑜送来的这份捷报,就如同一记曙光,让他看到了平定天下的希望。
  
  “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这次一定要把这帮贼寇一网打尽!”
  
  朱由检兴奋地在御案前来回踱步,可就在这时,一旁的王承恩却递来了一个折子。
  
  “皇爷,这还有一封方谨的奏折,据他说贼兵想招安了。”
  
  朱由检有些诧异地接过奏折,迅速的扫了两眼,眉头紧皱。
  
  他随手将折子递回给王承恩,问道:
  
  “大伴,你说这次贼兵是真降还是假降?”
  
  “贼兵狡诈多端,不可不防啊。”
  
  但王承恩却没有立刻回话,他弯腰接过折子,语气谨慎:
  
  “军国大事,奴婢一个阉人不懂,也不敢乱说话。”
  
  “这些事情,皇爷最好还是和阁老尚书们讨论为好。”
  
  朱由检听罢叹了口气:
  
  “你呀你,什么都好,就是太谨慎了。”
  
  “现在就咱们主仆两,还有什么好顾虑的?”
  
  “算了,你去通知阁老和六部大臣,明日召开廷议。”
  
  次日,崇政殿内,重臣云集。
  
  汉白玉的台阶光可鉴人,盘龙金柱庄严肃穆。
  
  然而,殿内的气氛却异常的紧张,主抚和主剿派吵到了天上去。
  
  “启奏陛下!”
  
  首辅周延儒第一个站了出来,他面色涨红,语气慷慨激昂,
  
  “车厢峡之围,乃天赐我大明之良机,中原大半流寇尽在网中。”
  
  “臣以为,当立刻传檄陈奇瑜发动总攻,务必将贼首尽数拿下,押解京师,千刀万剐,以儆效尤!”
  
  他的话音刚落,吏部尚书李长庚也出班附和道:
  
  “首辅所言极是。”
  
  “流寇之患,在于其反复无常,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如今将其主力一网打尽,我看干脆尽数斩杀为好!”
  
  “非如此,不足以震慑天下宵小,非如此,不足以告慰战死将士之英灵!”
  
  崇政殿内,除了温体仁和兵部尚书张凤翼没说话之外,像是礼部尚书黄汝良,刑部尚书胡应台等重臣都纷纷站了出来,表示同意。
  
  但崇祯却摇了摇头:
  
  “诸位爱卿,朕倒是有个想法,你们暂且听听看。”
  
  “监军内臣方谨上了封奏折,他说贼兵言辞恳切,想要投降招安,戴罪立功。”
  
  “朕觉得这个提议还不错,数万贼兵,要是尽数斩杀,恐怕有伤天和。”
  
  崇祯话音刚落,大殿内立刻传来了此起彼伏的反对声。
  
  “皇上,万万不可啊!”
  
  “贼兵狡诈多端,全靠陈总督运筹帷幄,前线将士舍生忘死,这才堪堪把贼兵堵在车厢峡中。”
  
  “若是心存侥幸,恐怕多生变数,后患无穷”
  
  殿内大多数官员纷纷点头称是,“剿灭尽歼”之声,不绝于耳。
  
  在他们看来,这不仅是军事上的需要,更是政治上的正确。
  
  对反贼的任何仁慈,都是对自己的残忍。
  
  而此时,户部尚书毕自严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这位掌管着帝国钱袋子的老人,声音沙哑,他也不提反对,也不提同意,而是好好的给朱由检算了一笔经济账。
  
  “陛下,请听老臣一言。”
  
  “战端一开,靡费巨大,陈总督大军围困月余,人吃马嚼,耗饷已是不菲。”
  
  “若是此次不能平定匪患,恐怕再拖下去,国库就要空了。”
  
  他缓缓抬起头,扫视着周围的一种大臣,
  
  “诸位阁老、部堂别忘了,在四川还有一伙更棘手的叛军。”
  
  “这帮叛军兵强马壮,战力自不必多说,等日后进剿川北,伤亡且不论,光是军械、火药、抚恤、犒赏,又将是一笔天文数字。”
  
  “国库.国库实在”
  
  毕自严没有再说下去,但所有人都听懂了他的意思,就连朱由检也收起了笑容,面色沉重。
  
  说实话,他的内帑和国库,都早已接近空虚。
  
  前前后后为了剿匪,朱由检给洪承畴拨款,给陈奇瑜拨款,林林总总加起来,已经有将近两百万两银子花出去了。
  
  为了凑齐这笔饷银,两年前兵部尚书梁廷栋还特意请求增派天下田赋。
  
  在旧额增派五百二十万两之外,还要再增一百六十五万两的新饷。
  
  当时,此议一出,满朝哗然。
  
  几乎所有人都在反对,就连户部的毕自严都痛心疾首的表示,不要再给天下百姓增加负担了。
  
  这位老臣甚至上了十条建议,恳请皇帝酌情减免天下赋税,给快要被压垮的百姓一丝喘息之机。
  
  可为了剿匪,为了维持这摇摇欲坠的江山,朱由检最终还是驳回了毕自严的提议。
  
  钱粮这两个字,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和大明都喘不过气来。
  
  殿内的争吵还在继续,主剿派还是占了大头,只有几个微弱的声音同意招安。
  
  可朱由检却陷入了沉思。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面前的龙案,一个大胆而精妙的计划,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成型。
  
  毕自严不是提到四川的巨寇江瀚了吗?
  
  为何不能来个以贼制贼?
  
  高迎祥这群人,虽然是悍匪,但如今已是走投无路的丧家之犬。
  
  倒不如把这群走投无路的流寇招安,给他们一个名分,让他们去四川去剿那巨寇江瀚。
  
  最后无论谁胜谁负,得利的都是朝廷。
  
  既解决了流寇和叛军,又能节省一大笔开销。
  
  想到这里,朱由检原本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
  
  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破局之法。
  
  “众卿,不必再争了。”
  
  他挺起腰,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打断了殿内的争吵。
  
  “抚,是下策;现在根本没地方安置这数万流寇。”
  
  “剿,是中策;剿完了这帮流寇,还有一伙叛军等着。”
  
  “而今,朕有一上策!”
  
  朱由检目光扫过群臣,缓缓解释道,
  
  “朕决定准其归降,将这伙贼兵招安,而后,将他们遣往四川,剿灭巨寇江瀚!”
  
  此话一出,满殿大臣面面相觑,尽皆失语。
  
  首辅周延儒更是目瞪口呆,他无法理解,为什么皇帝会做出如此天真的决定。
  
  他正要开口反驳时,身后的一直沉默的温体仁突然开口了:
  
  “皇上圣明!”
  
  “此乃驱虎吞狼之计,既可以免除安置贼兵的钱粮,又能驱使其为国效力,岂不美哉?!”
  
  温体仁这厮可谓是明末腐朽政治生态的典型代表。
  
  他以权术上位,却无济世之才;以清廉自保,却放任危机恶化。
  
  他这辈子做过最多的事情,就是如何体察上意,排除异己。
  
  就在这时,兵部尚书张风翼也站了出来,跟着附和道:
  
  “圣明无过陛下,此乃万全之策,臣以为可以一试!”
  
  见到有人力挺自己,朱由检信心爆棚,不顾其他重臣的苦苦阻拦,一意孤行,对陈奇瑜下达了同意招安的批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