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 第275章 立祠堂汉王奠忠魂,书牌位遗孤继血食

第275章 立祠堂汉王奠忠魂,书牌位遗孤继血食

第275章 立祠堂汉王奠忠魂,书牌位遗孤继血食 (第2/2页)

这群孩子虽然已经换上了新衣裳,但他们面黄肌瘦的底色和那警惕的眼睛却怎么也掩盖不住。
  
  他们紧张地挤在一起,小手紧紧抓着衣角,怯生生地看着满院子盔明甲亮、煞气腾腾的军汉,大气都不敢出。
  
  这些孩子,都是从成都府周边州县找来的,大多是因战乱、灾荒而家破人亡的可怜人。
  
  其中来的几乎都是男孩,女孩极少。
  
  这并非是刻意挑选,而是残酷的现实。
  
  在这个时代,农村几乎都有重男轻女的习俗。
  
  每逢灾荒,女孩总是最先被牺牲掉,或被卖予他人,或直接断粮饿死。
  
  男孩的生存几率稍大些,他们或流浪乞讨,或被人收养为奴仆劳役,但同样也好不到哪儿去。
  
  围观的士卒们看着这些孩子,眼神复杂。
  
  他们中许多人也曾有子嗣,或者自己当年就是这样苦过来的。
  
  此刻看到这些瘦小的身影,不少将士像见到了早已逝去的亲人,感触颇多。
  
  冯承宣带着孩子们穿过人群,并让他们在院中站定。
  
  紧接着,礼官唱喝一声,示意第一个孩子入内。
  
  冯承宣点点头,牵起排头一个约七八岁、看起来相对镇定的男孩,走进了肃穆的祠堂。
  
  那孩子被满堂文武和肃穆的氛围吓得小脸发白,身体微微发抖,强忍着没哭出声来。
  
  他本是一良家子,家境尚可,虽然并非什么大富大贵之家,但父母也供他读过小半年蒙学,识得几个字。
  
  奈何天降横祸,兵灾水灾接踵而至,家园被毁,双亲罹难。
  
  他一路逃难到成都,本想等官府发粮救济,却不幸被城里的乞丐头子控制,每日遭受打骂,被迫行乞讨饭。
  
  他不敢反抗,只因为见过太多反抗者的悲惨下场。
  
  轻则打断手脚、毒哑嗓子,重则砍断四肢,塞进坛坛罐罐里供人参观猎奇……
  
  直到汉王大军破城,城里的大乞丐们被统统肃清,罪大恶极的被斩首示众,罪轻的被发配去做苦役,他才得以重见天日。
  
  江瀚将他招到近前,放缓了语气,温声问道:
  
  “孩子,过来。”
  
  “你叫什么名字?家中遭了何事,怎会沦落至此?”
  
  那孩子听到这温和的语气,紧张的情绪稍稍放缓。
  
  他努力站直身体,抱拳作揖,口齿清晰地回道:
  
  “回大王话,小子姓范,名乐安,刚满八岁。”
  
  “家父取‘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君子安乐’之意。”
  
  “家中……家中本在郫县一带,去岁遭了兵灾,又逢水祸,父母不幸亡故。”
  
  “小子一路逃难至成都,不幸被城中恶人所掳,幸得大王天兵破城,方才解脱。”
  
  范乐安言语间虽然带童音,却条理清晰,遣词造句也能看出一丝受过启蒙教育的痕迹。
  
  江瀚听罢,眼中掠过一丝赞赏:
  
  “没想到你竟还读过书,难得。”
  
  “今天叫你们来,是有一桩好事交代。”
  
  “我麾下有许多将士,为国捐躯,战死沙场,但却膝下无子,香火难继。”
  
  “今天特意找你们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来,就是想让你们继承他们的姓氏,为他们传递香火。”
  
  “如果你点头同意,以后每月官府会按时发放抚恤银米,生活不愁。”
  
  “除此之外,本王还会送你们入学读书,也可以习练武艺。”
  
  “将来学有所成,通过考试后,可入朝为官,也可子承父业,上阵杀敌,光耀门楣。”
  
  “如果不是读书习武的材料,等你们成年后,本王也会分给你们田产房屋,回去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户,从此安居乐业。”
  
  “你……可愿意?”
  
  范乐安听完,一双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还有这等好事?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连忙用力点头,声音颤抖:
  
  “愿意!小子愿意!”
  
  “谢大王天恩!”
  
  江瀚欣慰地点点头,将刚刚写好的“徐云山”的牌位,郑重地递到范乐安手中。
  
  他看着范乐安,沉声道:
  
  “好!从今天起,这便是你父亲的牌位了,切记好生保管,不可有遗失损坏!”
  
  “从今往后,你便改姓徐,名叫徐乐安。”
  
  “四时八节,香火祭祀,不可懈怠,让你爹在九泉之下,也能享后人血食。”
  
  “你可记清楚了?”
  
  徐乐安双手颤抖着,将那块沉甸甸的牌位紧紧抱在怀里,重重地点头:
  
  “小子记住了!绝不敢忘!”
  
  江瀚见状,随即示意一旁的礼官上前,将早已准备好的三炷清香和一迭黄纸递给徐乐安。
  
  江瀚指着祠堂正中央刚刚摆好的牌位,对徐乐安吩咐道:
  
  “去吧,给你爹上香、烧纸,行三跪九叩大礼。”
  
  徐乐安再次郑重地点点头,接过线香和黄纸,在礼官的指引下,走到香案前。
  
  他先是认真地将黄纸点燃,看着纸钱在盆中化为灰烬;
  
  随后,他点燃线香,双手高举过顶,对着“徐云山”的牌位,缓缓跪了下去。
  
  一叩首。
  
  他的额头重重磕在冰冷的地面上,周围鸦雀无声。
  
  二叩首。
  
  在场的文武官员们神色肃然,几个主将们的眼圈微微发红,胸中仿佛有千岩万壑,郁气难舒。
  
  三叩首。
  
  祠堂外围观的士卒们,更是感同身受。
  
  人群中传来极力压抑的吸鼻子的声音,不少铁打的汉子正偷偷用袖子擦拭着眼角。
  
  大帅还是那个大帅,虽然称了王,但还是惦记着弟兄们。
  
  对于他们来说,战死不可怕,绝嗣也只是有些遗憾罢了。
  
  如今这点最后的遗憾也被江瀚补上,他们再无任何后顾之忧。
  
  祠堂内外,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在人群中无声地凝聚、升腾.
  
  礼毕,徐乐安站起身,小脸上满是庄严。
  
  江瀚站起身,朗声道:
  
  “今天,皇天后土为证,满堂文武为鉴,你徐乐安,便是徐云山之子,徐家之嗣。”
  
  徐乐安闻言,转身面向江瀚,再次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用力地磕了三个响头,额头甚至磕出了血印。
  
  “大王仁厚,恩同再造!”
  
  “小子不敢忘,日后愿为大王结草衔环,执鞭坠镫,以报君恩!”
  
  “若有违此誓,神怒鬼厌,天诛地灭!”
  
  江瀚见状,欣慰地点点头,亲自上前将他扶起。
  
  其实吧,当初江瀚还曾经想过,是不是可以顺手把这些孤儿收为义子。
  
  毕竟很多帝王将相、农民军首领在起事时,都曾收了不少义子。
  
  远的有唐末五代盛行的义儿军,近的有朱元璋的义子沐英,就连张献忠麾下也有四大义子。
  
  这些人,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独挡一方的股肱心腹。
  
  在创业初期收取义子,确实是快速构建核心班底的有效手段。
  
  但江瀚深思熟虑后,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首先,他如今已称汉王,不再是当年四处流窜作战的叛军,身份已然不同。
  
  广收义子,容易形成尾大不掉的特殊政治集团,这些孩子顶着“义子”名头,万一日后骄纵,不易管教,反而可能成为祸患之源。
  
  其次,从长远看,他希望建立的是基于功勋和制度的健康政权,而非依赖于个人恩宠和血缘的小圈子。
  
  让这些孩子以阵亡将士后人的身份成长,更能让他们记住根基所在,也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政治麻烦。
  
  对于这些孩子,江瀚已有安排。
  
  江瀚打算将他们集中安置,统一供养,等年龄到了,再送入官办学堂。
  
  反正江瀚已经有了地盘,马上就要兴建学堂。
  
  既然做不了义父,那就做他们的校长。
  
  经过江瀚的教育后,这群孩子或文或武,必然能成为新政权的忠诚基石和中坚力量。
  
  徐乐安退下后,仪式继续。
  
  赵胜一个接一个地念出阵亡将士的信息,而江瀚则是一块块地亲手书写牌位。
  
  名单很长,足有数千人之多。
  
  江瀚写得极其认真,手腕很快就感到了酸麻胀痛,但他强忍着不适,坚持每一笔都工工整整。
  
  一旁的李兴怀见状,上前一步低声请示道:
  
  “大王,要不……让臣等代为书写?”
  
  “您也好歇息片刻。”
  
  江瀚头也没抬,笔下不停,沉声道:
  
  “不必。”
  
  “这些都我江瀚的自家兄弟,必须由我亲自来写。”
  
  虽然累了点,但众将士们都看着呢,这种事岂可假于他人之手?
  
  今天就算咬着牙,他也得硬撑下去。
  
  江瀚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了祠堂的每个角落,也传到了外面竖朵倾听的将士们中间。
  
  所有人都肃然起敬,看着他们的大王忍着疲惫,一笔一划地为一个普通小兵书写牌位。
  
  这种无声的行动,远比任何慷慨激昂的话语都更能凝聚人心。
  
  几个时辰过去,日头渐渐西斜,天色也暗了下来。
  
  此时,祠堂内已经立起了数百个牌位,烛火通明。
  
  在火光映照下,这些新立的牌位,仿佛一个个沉默的卫士,注视着他们誓死效忠的新王。
  
  江瀚写得手腕酸胀,几乎抬不起来,这才不得不停下。
  
  剩下的牌位还有很多,只能明天再继续。
  
  明天将会是另一批将士前来观礼,这是江瀚特意做出的安排,务必要让更多人亲眼见到这一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在木叶打造虫群科技树 情圣结局后我穿越了 修神外传仙界篇 韩娱之崛起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不死武皇 妖龙古帝 残魄御天 宠妃难为:皇上,娘娘今晚不侍寝 杀手弃妃毒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