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抢收、抢购
第72章 抢收、抢购 (第1/2页)接下来几天,陈景乐都沉浸在种地的愉悦中,不能自拔。
眼看着一桶桶稀释的月华露倒下去,秧苗一天天长大,见证它从播种到茁壮成长,乃至接下来的收获,这种成就感、期待感以及满足感,是其他作物难以企及的。
又或者说,被农耕文明浸染几千年的国人,骨子里都喜欢这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感觉。
每到收获季节,站在田埂边,放眼望去,目之所及皆是金黄色稻穗,那场面着实令人欣喜。
没办法,饿怕了。
00后一代基本没再经历过饥荒,但陈景乐这种90后,这一代千禧年前出生的农村青年,或多或少体会过交完公粮后吃不饱的感觉。
以至于他现在平时有事没事,都喜欢囤点食物在家。
包括但不限于大米、方便面、肉类罐头、罐装八宝粥等等。
反正一时半会儿又坏不掉,赶在保质期到期之前吃完就行。
陈景乐没敢浇太多月华露给秧苗,主要是手头上的月华露数量有限,不允许他大手大脚。
“幸好接下来很快又到十五月圆,到时候又能多攫取多储存一些月华露。”
想及此,他内心多了几分雀跃。
没办法,真的缺啊!
月华露太好用了,以至于随便种点什么,养点什么,都需要用到。
偏偏每个月的量就那么点儿,陈景乐绞尽脑汁,都没办法攫取到更多。这就意味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他的种植养殖事业,没法扩大规模。
没法扩大就没法扩大吧,院子加果园这么大范围,够他折腾得了。
能兼顾得过来,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
哪天把这一片地都照顾得妥妥当当,再考虑别的。
……
其实种地是很辛苦的一件事。
只是他现在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加上种植范围不大,才会觉得轻松。
放在一开始那会儿,光给整片果园除草,都累得够呛。
真纯人工种个三五亩水稻或者其他作物,保证你想死的心都有。
想想小时候,跟着大人们到田里插秧、割稻谷、拔花生,一亩地就得干一整天,太阳晒得火辣辣地疼,那叫一个崩溃。
所以网上那些美好的田园生活,更多的是包装出来的,只为满足广大小布乔亚们的幻想。
以至于部分城巴佬都以为地里的粮食会自己长出来,花生是树上结的,萤火虫是虚构的。
(花生树)
殊不知真实的田园生活,和他们想象的差异巨大。
陶渊明都说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种地比996还要辛苦,关键是收益低。
如果不是没有办法,真没人愿意种地。
当然,如果像陈景乐这样,不愁吃喝,无需劳作,纯纯摆烂,那么回到老家闲云野鹤地过一生,也不是不行。
只要你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不怕别人背后说闲话。
他就无所吊谓。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人一旦抛开那些外在的所谓的成功标杆,专注自我,哪怕只是站在田头吹吹风,都比在大城市钢铁森林里灯红酒绿舒服百倍。
“上班?上个屁的班!”
最烦就是上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