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风云 第17章 大事初定,洋装出镜
外滩风云 第17章 大事初定,洋装出镜 (第2/2页)“洋人的饭很香吧?”刘丽华的语气酸溜溜的,显然对洋人没好感。
“饭不香,但银元不错。”陈林笑着晃了晃口袋,里面的银元发出清脆的响声,这是洋行预支给他的奖金。
“哼,洋人的银元怕是都沾着血。”刘丽华撇撇嘴,却没再往下说,转而问,“找我啥事?”
“对了,你们店有洋装吗?”陈林直入正题,“晚上要去赴宴,得换身正式的。”
“有倒是有,”刘丽华点点头,领着他往里屋走,“就是不知道有没有你的尺码。”
她这人就这样,说正事时从不打马虎眼,刚才的娇嗔像是错觉。
穿过挂着布料、成衣的走廊,里屋的光线暗了些,空气中飘着樟脑和布料的混合香气。
“这店是谁开的?”陈林好奇地问,目光扫过墙上挂着的洋装样图。
“你打听这干啥?”刘丽华脚步顿了顿,回头看他。
“好奇而已。”陈林笑了笑,“你在这儿做事,不会跟你们帮会有关吧?”
“别瞎猜!”刘丽华赶紧摇头,语气认真了些,“我们掌柜的是个奇人,等你见了就知道。我是凭本事当裁缝的,跟帮会一点关系都没有。”
她的话勾得陈林更好奇了。
这年月的大清,大多是买布自己做衣服,或是找裁缝量身定做,乡下更是自织自缝,成衣铺子本就少见,还卖洋装,显然是冲着开埠后的洋人市场,眼光够超前。
正说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走了过来。
她穿着月白色的旗袍,身材丰满,皮肤保养得极好,眼角的细纹里透着精明,正是刚才的王姐。
“丽华,这位小哥要买洋装?”王姐脸上堆着笑,目光在陈林身上打了个转,看得他有点不好意思,“我来帮他挑。”
“小哥是帮洋人做事吧?”王姐拿起皮尺,熟练地绕到陈林身后量肩宽,指尖轻轻搭在他肩上,语气热络,“怪不得看着气度不凡。”
她一边量尺寸,一边介绍:“我们这儿的洋装,都是找洋人师傅设计的,连洋人自己都来买呢。”说着,从货架上翻出一套衣服,“白色亚麻衬衫配黑色礼服,最正式的搭配,小哥试试?”
陈林把苗苗交给刘丽华,拿着衣服走进换衣间。木门“吱呀”一声关上,外面传来苗苗咯咯的笑声,还有刘丽华轻声的叮嘱。
……
与此同时,颠地洋行的临时办公楼里,晚宴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
五六米长的长条桌上,摆满了银质餐盘,里面盛着黄油面包、烤鸡、牛排,还有各色水果,香气飘得满楼都是。
颠地特意拿出珍藏的葡萄酒,酒瓶上的标签都有些泛黄,显然是放了好些年的佳酿。
詹姆斯跟在颠地身后,亦步亦趋。
颠地站在二楼阳台,嘴里叼着烟斗,烟圈在空气中慢慢散开,江风掀起他的衣角。
“詹姆斯,我让你查的事怎么样了?”颠地吐了个烟圈,目光望着远处的江面。
“老板,查清楚了。”詹姆斯赶紧回话,“这孩子身家清白,父亲是渔夫,前不久刚去世,好像跟衙门有点关系。母亲失踪了,家里就剩他和妹妹。平时没跟什么特殊人物来往。”
“教民身份呢?”颠地皱了皱眉,烟斗在栏杆上磕了磕,“他英语流利得像母语,还能做促凝剂这种东西,说是渔夫的儿子,谁信?”
这个时代,知识是有钱人的专属。
一个穷得只剩三间茅草屋的孩子,哪来的本事懂这些?
颠地可不相信天上掉馅饼,必须查个水落石出。
詹姆斯低头道:“查了,前几天,巴富尔领事以及合信牧师去了他家,本来是去强制驱逐他们的,可是合信牧师确认了对方的教民身份。巴富尔先生随即给他颁发了一份土地使用证,承认他对那块地的所有权。”
颠地沉默了,手指敲着栏杆,发出“笃笃”的轻响。这孩子身上的谜团,像江面上的雾,让他看不透,却又隐隐觉得——这或许是个宝贝。
至少对方能够帮自己赚钱。
只要能赚钱就好了,需要管那么多吗?
“派人跟着他了吗?”颠地似乎不放心,又问道。
“嗯。”詹姆斯点头道,“派了得力的人手,老板,请放心。”
多疑也是商人的天性。
……
换衣间的门开了,陈林穿着黑色礼服走出来。
衬衫的领口挺括,裤子的线条利落,衬得他身姿挺拔。苗苗拍手欢呼:“阿哥好帅!”
刘丽华看着他,脸颊又悄悄红了,赶紧别过脸去,假装整理布料。
陈林对着镜子理了理领带,心里想着晚上的晚宴,也想着颠地刚才宣布的专利。
在这个陌生的时代,他终于有了第一块踏脚石,接下来的路,得一步步走稳了。
王姐却产生了一丝狐疑,这小伙子系领带的动作怎么这么熟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