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人心凉薄
第十二章 人心凉薄 (第2/2页)他终于恍然大悟:原来在这些人眼中,“有利可图”才是亲近的缘由,“有光可借”才是结交的标准。说白了,他们不是朋友,而是“利用者”。
财务科有位天津大姐,拿他买烟的事打趣,说了一句话,极为形象:“奋不顾身冲上去,遍体鳞伤倒下来。”这话,恰似他这段经历的真实写照。
他把这一切讲给父亲听。父亲听后,气得脸色铁青,拍着桌子说:“我让你对村里人好,可没让你借钱贴钱啊!你那个叔叔,自幼就爱占便宜,不懂事。往后他若再找你,再也不要帮他办事了。”
好在没过多久,林秋水结婚了。单位管理也越发严格,每月借钱的事终于彻底画上句号。那些从前老来厂里占便宜的人,见无利可图,便渐渐疏远了他。
有一年,村里组织小学同学聚会,林建芳在酒桌上向他抱怨:“以前我去找你买烟,你又是管吃又是管喝,后来我再去,你咋就冷淡了呢?你是不是忘了咱们小时候是同学啦?”
林秋水听后,心中怒火中烧,真想破口大骂:这都什么人啊!把占便宜当理所当然,还有没有是非观念?我又不是你爹,凭什么无条件管你吃喝?可他终究还是强忍着怒火,选择了沉默。
他知道,有些人,你越解释,他越觉得你小气;你越退让,他越觉得你理亏。真正的成熟,不是愤怒,而是看透后的平静。
林秋水在烟厂财务科工作四个月后,部门迎来了一位新同事张涛。
张涛来自河东省临彰市交河县五家村,经贸学院企管专业毕业,被分配至太平烟厂,起初在制丝车间分拣烟叶。后来,财务科现金出纳调走,李金兰科长几经争取,才把在车间实习了一年半的张涛调了过来。虽说他学的是企管,但前几个月已通过自学考取了会计证,组织科便将他归入财务人才之列。
谁能料到,张涛刚来不久,便摊上了一件极为棘手的麻烦事。
那天,一个四十多岁的女人闯进财务科,一进门就大声嚷嚷要找张涛。她刚迈进现金出纳的屋子,里头便传来激烈的拉扯声、摔打声,还有女人的嘶喊声,声声震耳欲聋。
“你必须跟我结婚!我老公发现咱们偷情后,已经跟我离婚了!”她哭喊着,声音尖厉,像一把刀划破办公室的宁静。
整个过程中,基本是她在单方面倾诉,张涛几乎没吭声。从她的控诉里,大家拼凑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她是经贸大学的老师,四十三岁,有个十八岁的女儿在外地上大学。丈夫在化工厂三班倒。她与张涛是老乡,张涛家境贫寒,她曾多次资助他学费、衣物。久而久之,趁丈夫上夜班,两人越了界,发生了关系。
她说,她为张涛付出了太多,甚至为他打过一次胎。有一次,丈夫突然回家,当场撞破丑事。自那以后,夫妻天天吵架,最终离婚。张涛曾承诺毕业后娶她,可一毕业,家里就给他介绍对象,他随即与新女友交往,去她家的次数越来越少。
她得知后,便跑到单位大闹,非要张涛与对象分手,娶她为妻。
李科长赶忙上前拉架,却被她当作了诉苦对象。她开始滔滔不绝地倾诉,从张涛上学讲到两人偷情,甚至连他屁股上有胎记这种私密细节都抖了出来,接着又哭诉他忘恩负义,如今她已离婚,他必须负责。
李科长好言相劝,可她根本不听,反而要求李科长主持公道,不能纵容张涛道德败坏。
从那以后,她多次来厂里闹事,每次都闹得鸡飞狗跳,引来无数围观。李科长私下找张涛谈话,他只承认接受过资助,坚决否认答应过结婚。可一到老师面前,他便如同被施了定身咒,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没过多久,张涛辞去了烟厂的工作,调回老家县财政局。这场风波,才终于平息。
林秋水站在办公室门口,望着张涛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他想起了自己那些人情债,想起了堂叔的无赖,想起了同事的误解。他忽然明白,生活从不只有温情,也有算计、背叛与不堪。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不愿变得冷漠。
他知道,真正的善良,不是无底线的付出,而是在看清世故后,依然选择对值得的人掏心掏肺。
而他,还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