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新的起点
第九章新的起点 (第1/2页)七月的城像一口密不透风的铁炉,柏油路面被晒得发软,脚踩上去能感觉到细微的黏滞,空气里浮动着汽车尾气与尘土混合的燥热。林舟骑着共享单车穿行在车流里,衬衫后背早已被汗水浸出深色的印子,顺着脊椎往下淌的汗滴钻进裤腰,痒得他忍不住缩了缩肩。车筐里的帆布包鼓鼓囊囊,装着他熬夜改了三版的传感器设计图纸,边角被汗水洇得有些发皱。
他要找的那家传感器小厂藏在电子城最深处的巷子里,推开生锈的铁门时,一股浓烈的焊锡味混着机油味扑面而来,呛得他下意识屏住呼吸。车间里几台老旧的机器嗡嗡作响,焊枪的蓝色火苗在昏暗里明灭,三个穿着油污工装的工人正埋头焊接着电路板。
“有人吗?”林舟的声音被机器声吞掉大半。
“喊啥喊!”一个粗哑的嗓音从工作台后传来,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直起身,额头上挂着汗珠,手里还捏着焊锡丝,“买传感器还是修机器?”
这就是王老板。他个子不高,肩膀很宽,左手虎口处有道深褐色的疤痕——后来林舟才知道,那是年轻时焊枪炸伤留下的。王老板接过设计图纸时,指尖的老茧蹭过纸面,发出沙沙的声响。他眯着眼看了半天,突然嗤笑一声:“小林,你这图纸倒是画得漂亮,但低功耗传感器,精度要到0.1℃,还要求成本压到三十块以内?痴人说梦。”
林舟早有准备,他拉过旁边的木凳坐下,指着图纸上的电路模块:“王哥,你看这里,我把传统的双芯片方案改成单芯片集成,虽然调试难度增加,但能省掉近五块钱的成本。还有这个供电模块,用钛酸锂电池替代普通锂电池,续航能翻倍,采购价反而便宜两毛。”他从帆布包里掏出一个U盘,“这里面是我做的仿真测试数据,连续待机七十二小时,功耗稳定在5mA以下。”
王老板接过U盘插在电脑上,眉头随着鼠标滑动渐渐皱起,又慢慢松开。车间里的机器声似乎小了些,焊枪的火苗偶尔照亮他脸上的犹豫。“我之前接过一个类似的单子,客户也说能优化,结果试产了五百个,合格率还不到三成。”他摸了摸下巴上的胡茬,“你这小子看着年轻,倒是不像空架子。”
林舟的心提了起来,他往前凑了凑,语气诚恳:“王哥,我知道量少不赚钱,但你要是愿意试,这批样品的模具费我先付一半,要是合格率能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我后续至少订五千个。”他顿了顿,补充道,“我创业做智能家居,以后传感器是刚需,咱们可以长期合作。”
王老板盯着他看了足足半分钟,突然拍了下桌子:“行!我赌一把!”他扯过一张便签纸,写下交货时间和定金金额,“后天你来拿样品,要是不合格,定金不退。”
林舟松了口气,起身时才发现腿已经麻了,他扶着桌子揉了揉膝盖,笑着说:“谢谢王哥!我肯定准时来。”
走出电子城时,夕阳已经西斜,把天边染成一片橘红。林舟买了瓶冰镇矿泉水,拧开瓶盖时水流顺着指缝往下淌,他仰头灌了一大口,冰凉的液体冲过灼烧般的喉咙,舒服得他眯起了眼睛。手机在口袋里震动了一下,是苏晴发来的微信,附带一张照片——砂锅里炖着冬瓜排骨汤,汤色清亮,旁边放着一小碟切好的葱花。
“汤炖好了,放凉了给你留着,回来记得热。”后面跟着个吐舌头的笑脸表情。
林舟手指在屏幕上敲了敲:“可能要晚点,刚谈好传感器样品,还要去看个办公地点。”
“注意安全,别中暑了,我给你冰了绿豆汤。”
收起手机,林舟骑上单车往老城区赶。朋友说的那间办公室在一栋八十年代的写字楼里,楼道里的声控灯坏了大半,摸黑往上爬时,能闻到楼梯间里飘来的饭菜香和老木头的霉味。房东是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戴着一副银边老花镜,手里攥着一串钥匙,走起路来腰板挺得很直。
“小伙子,我这房子旧是旧了点,但采光好,通风也棒。”老太太推开办公室的门,晨光突然涌了进来,落在积着薄尘的地板上,形成一道道金色的光柱。窗户确实朝东,外面种着一棵老槐树,枝繁叶茂的树冠几乎要伸到窗沿上,风一吹,叶子沙沙作响,投下斑驳的影子。
林舟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新的空气带着槐花香涌进来,驱散了身上的燥热。他摸了摸墙壁,虽然有些地方墙皮剥落,但底子很结实。“阿姨,租金多少?”
“市中心同等面积要四千五,我这儿一千五,押一付三。”老太太看着他手里的项目计划书,“你是做智能家居的?我孙女去年结婚,家里装的那些玩意儿,complicated得很,我都不会用。”
“我想做的就是简单实用的,比如老人在家,按一个按钮就能开灯、关窗帘,还能检测燃气漏水。”林舟指着计划书上的示意图,“您看,这个界面都是大字体,老人一看就懂。”
老太太凑近了看,老花镜滑到了鼻尖上:“好啊,年轻人想着我们老年人,有心了。”她突然笑了,“押金我给你免了,你好好干,要是真做出来了,我第一个买。”
林舟愣了一下,随即用力点头:“谢谢您阿姨!我一定好好做!”
签完合同的那天傍晚,林舟一个人留在空荡荡的办公室里。他把帆布包往地上一放,躺在冰凉的地板上,看着天花板上的吊灯——灯泡已经坏了,只剩下裸露的灯座。窗外的老槐树在暮色里变成了模糊的黑影,远处传来小贩的叫卖声和自行车的铃铛声。他掏出手机,对着窗户和老槐树拍了张照片,发给苏晴:“老婆,这是我们以后的战场。”
没过多久,苏晴的视频电话打了过来。屏幕里,她正坐在沙发上,手里拿着一件小小的婴儿连体衣,针脚有些歪歪扭扭。“真好,比我们租的房子亮堂多了。”她晃了晃手里的衣服,“我今天试着缝了缝,你看丑不丑?”
“不丑,比商场买的好看。”林舟笑着说,“等以后公司做大了,我们就在这儿装自己的智能家居,让你躺着就能控制所有东西。”
“我才不要那么懒。”苏晴摸了摸肚子,“宝宝今天踢我了,好像在给你加油呢。”
招聘的消息发出去后的第二天,杨阳就来了。他背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双肩包,戴着厚厚的黑框眼镜,镜片后面的眼睛很大,透着一股学生气的紧张。进门时,他不小心撞到了门框,手里的简历散落一地,脸瞬间红成了苹果。
“对、对不起!我太紧张了!”他蹲在地上捡简历,手指都在发抖。
林舟走过去帮他捡:“没事,慢慢来。”
杨阳把简历递给他,结结巴巴地说:“林、林总,我叫杨阳,刚从理工大毕业,毕业设计做的是智能门锁,我、我觉得您的项目特别好,想加入您。”
林舟翻开他的毕业设计报告,里面夹着几张手绘的电路图,还有一段测试视频——他做的智能门锁不仅能指纹解锁,还能通过手机远程授权,甚至能检测开门的力度,防止小孩误开门。“这个检测力度的设计很有意思。”林舟指着报告说。
一提到专业,杨阳的话突然流畅起来:“对!我做了一百多次实验,调整了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既能防止小孩开门,又不会影响大人使用。”他的眼睛亮得像星星,“我觉得智能家居不应该只是炫技,安全和实用才是最重要的。”
林舟笑了:“说得对,我们就是要做实用的产品。你明天能来上班吗?”
杨阳愣住了,过了好几秒才反应过来,猛地站起来:“能!能!我明天一早就来!”他激动得差点又撞到门框,惹得林舟笑出了声。
老陈来面试的那天,下着小雨。他穿着一件深色的夹克,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手里提着一个旧公文包,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一些。他递过来的作品集很厚实,封面已经磨破了,里面夹着他过去五年做的智能家居方案,有智能照明系统,还有环境监测设备。
“我之前在天科智能做研发,上个月公司裁员,我就失业了。”老陈的语气很平静,但林舟能听出里面的落寞,“市面上的智能家居产品,要么华而不实,要么价格太高,普通家庭根本用不起。”他指着一个智能灯的方案,“这个灯能连接十种语音助手,但有多少老人会用语音助手?反而不如一个物理开关来得实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