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34章喑巷微光,暮色如墨
第0034章喑巷微光,暮色如墨 (第2/2页)她的目光落在那个不起眼的竹篮上。掀开盖着的蓝布,里面的东西简单却实用:小半袋品相不错的白米,一小袋面粉,一块用油纸包着的咸肉,甚至还有一小包珍贵的白糖和几块柔软的细棉布。对于许久未尝过油腥和甜味的她们来说,这简直是奢华的馈赠。更重要的是,那几块细布,正好可以给莹莹做两身贴身的小衣,替换身上那件已经磨损得厉害的旧衣裳。
“娘,是白米饭吗?”莹莹凑过来,小鼻子轻轻抽动,眼睛盯着那袋白米,亮晶晶的。在过去,这是最寻常不过的食物,如今却成了渴望。
“是,还有肉。”林婉贞摸了摸女儿消瘦的脸颊,心酸不已。她将东西仔细收好,只留出一点点米和一小块咸肉,“莹莹饿了吧?娘这就去做饭。”
逼仄的屋子没有厨房,只在门外屋檐下用几块砖头搭了个简易的小灶。林婉贞熟练地生火,淘米,将咸肉切成薄片,和米一起煮成咸肉粥。炊烟升起,混合着米肉香气,在这充斥着霉味和污浊空气的巷道里,显得格外珍贵。
粥煮好了,林婉贞给莹莹盛了满满一碗,里面有不少肉片。莹莹捧着碗,小心翼翼地吹着气,吃得格外香甜。看着女儿满足的样子,林婉贞才端起自己那碗几乎只见米粒的清粥,慢慢喝起来。每一口温热下肚,都仿佛在给冰冷的身躯注入一丝力量。
夜深了,莹莹在吃饱后,很快依偎在母亲身边沉沉睡去,脸上似乎有了一丝久违的红润。林婉贞却毫无睡意。她借着油灯的光,拿起针线和齐家送来的细布,开始为莹莹缝制新衣。针脚细密均匀,是她多年练就的功底。在这寂静的夜里,只有穿针引线的细微声响,和她脑海中纷乱的思绪。
齐家的帮助,是恩情,也是压力。她不能永远依赖别人的接济。周管家说“每隔一段时间”会来,但这“一段时间”是多久?下一次还能顺利送来吗?赵坤的监视如同悬顶之剑,万一连累了齐家……她不敢深想。
必须想办法自立。缝补的活计收入微薄且不稳定,或许……她看向自己即使粗糙了些却依旧灵巧的手指。或许,可以尝试接一些更精细的绣活?虽然贫民区无人需要,但若能将绣品送到稍远些、体面些的店铺去,或许能换得多一些钱银。只是,如何避开可能的耳目,安全地将绣品送出去售卖,又是一个难题。
还有莹莹的教育。孩子已经五岁,正是开蒙的年纪。昔日家中早已请了西席,如今却连一本像样的启蒙读物都没有。教会学校或许是个出路,听说有些教会学校会招收贫苦孩子,甚至减免费用。但她们身份敏感,入学是否需要担保?是否会暴露行踪?
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现实的重压几乎让她喘不过气。但每当视线落到女儿恬静的睡颜上,林婉贞的目光便会重新变得坚定。无论如何,路总要一步步走下去。
接下来的几日,林婉贞除了继续接些缝补活计,便开始利用夜晚时间,用齐家送来的细布和之前攒下的一点彩色丝线,精心绣制一些帕子、香囊之类的小物件。她的绣工极佳,图案清雅,虽无繁复点缀,却自有一股灵动气韵。她打算等积攒了几件,便冒险去隔了几条街、相对繁华些的一个小市集试试看。
莹莹似乎也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虽然偶尔还会问起爹爹和妹妹,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林婉贞教她认几个简单的字,用木炭在旧报纸上写画,倒也成了清苦生活中的一点乐趣。
这日午后,林婉贞正在门口就着天光缝补一件衣服,莹莹在旁边安静地看着。忽然,巷口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不同于平日里邻居们粗重的走动。
林婉贞警觉地抬起头,手下意识地将莹莹往身后护了护。
只见一个穿着干净棉袍、戴着瓜皮小帽的半大男孩,有些局促地站在巷口,探头探脑地向里张望,手里似乎还提着什么东西。男孩约莫十岁左右年纪,面容清秀,眼神清澈中带着一丝紧张。
林婉贞愣了一下,随即认了出来,竟是齐家的独子,齐啸云!
齐啸云也看到了林婉贞和躲在她身后的莹莹,眼睛一亮,快步走了过来,虽然努力想做出稳重的样子,但微微泛红的耳根暴露了他的紧张。
“林……林阿姨。”齐啸云走到近前,规规矩矩地行了个礼,声音还带着孩童的稚嫩,却刻意板着,显得老成。
“啸云?你怎么一个人来了?”林婉贞又是惊讶又是担忧,连忙将他让进屋内,“快进来,外面冷。”她紧张地看了看巷子两头,确认没有可疑的人注意。
齐啸云进了屋,好奇地打量了一下这间简陋得与他家天差地别的屋子,眉头微微蹙起,眼中闪过一丝不符合年龄的复杂情绪,是同情,或许还有愤怒。他将手里提着的一个小布袋放在桌上:“林阿姨,这是我……我攒下的一些点心,还有两本我启蒙时用的《三字经》和《千字文》,给莹莹妹妹看。”
布袋里是几块精致的糕点和两本略显旧却保存完好的线装书。
“这……”林婉贞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孩子的心意,单纯而珍贵。
“啸云哥哥!”莹莹看到熟悉的玩伴,又从母亲身后探出头来,脸上露出了这些天来第一个真正开心的笑容。
齐啸云看到莹莹,表情也柔和下来,他从怀里又掏出一个小小的、用木头雕成的小鸟儿,递给她:“给,莹莹,这个给你玩。”
莹莹欢喜地接过去,爱不释手。
“啸云,谢谢你。但是以后千万不要一个人偷偷跑来了,太危险了。”林婉贞蹲下身,看着齐啸云的眼睛,严肃而感激地说,“你爹娘知道吗?”
齐啸云抿了抿嘴,低声道:“周爷爷跟爹娘说了来看你们……我,我求了周爷爷好久,他才答应下次带我一起来。今天周爷爷在街口马车里等着,我偷偷跑过来一会儿,马上就回去。”他抬起眼,看着林婉贞,眼神异常认真,“林阿姨,你别怕。我爹说了,莫世伯是好人,是被人害的。等我长大了,一定帮莫世伯讨回公道!我会……我会保护莹莹的!”
童声稚嫩,却掷地有声,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这一刻,林婉贞的眼泪几乎夺眶而出。家破人亡后,她听够了冷眼、避忌甚至落井下石,却从一个十岁孩童口中,听到了最朴素也最坚定的承诺。这不仅仅是孩子的戏言,更是齐家态度的一种折射。
她忍住泪意,轻轻拍了拍齐啸云的肩膀:“好孩子,阿姨相信你。但是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好好读书,平安长大。快回去吧,别让周管家等急了。”
齐啸云点点头,又看了莹莹一眼,这才转身,快步消失在巷道里。
林婉贞站在门口,望着男孩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齐啸云的到来,像一道更明亮的光,穿透了这贫民窟的阴霾。她意识到,她们并非完全孤绝。在这冰冷的世道里,依然有温暖和希望存在。这份来自下一代的善意和承诺,比任何物资都更让她感到慰藉和力量。
她回到屋内,看着正摆弄木鸟、脸上带着笑意的莹莹,又看了看桌上那两本启蒙读物和点心,心中一个念头愈发清晰:无论前路如何艰难,她都必须坚强地走下去,为了莹莹的未来,也为了不辜负这些黑暗中伸出的援手和这份沉甸甸的承诺。
夜色再次降临,油灯的光芒虽然微弱,却似乎比以往更坚定地照亮了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林婉贞拿起针线,继续绣制那方未完成的帕子,针脚愈发沉稳。活下去,并且要更好地活下去,等待云开见日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