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8章风雨砺玉,暗夜微光
第0078章风雨砺玉,暗夜微光 (第2/2页)“快!系在船桩上!”阿贝大喊,自己则死死拉住绳索,借助水流和腰力,艰难地调整方向,引导着渔船向岸边靠拢。
岸上的人们反应过来,莫老憨第一个冲上去,和几个壮劳力一起,奋力拉扯绳索。“一二三!拉!”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那艘失控的渔船终于被一点点拖回岸边。当船身靠岸,李老栓抱着吓哭的孙子踉跄下船,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老泪纵横:“阿贝……谢谢你,谢谢你救了俺们爷孙的命啊!”
阿贝被父亲和众人七手八脚拉上岸,浑身湿透,冷得嘴唇发紫,头发黏在脸上,模样狼狈不堪,但那双眼睛却亮得惊人。她抹了把脸上的水,喘着粗气笑道:“没、没事就好……李叔,快带孩子回去换身干衣服,别着凉了。”
这时,暴雨终于倾盆而下,豆大的雨点砸落下来。众人纷纷散去避雨。
莫老憨又气又急又后怕,脱下自己的外衫裹住女儿,忍不住责备:“你这丫头!不要命了!那么大的浪你也敢跳!”
阿贝缩了缩脖子,嘿嘿一笑:“爹,我心里有数嘛。总不能看着李叔和小豆子出事。”她顿了顿,看着那根绷得紧紧的、连接两岸的缆绳,眼中闪过一丝兴奋,“而且爹,我发现顺着那股回流游,能省不少力气!王大叔说的那个‘借水力’的法子,真好用!”
莫老憨看着女儿这副模样,责备的话再也说不出口,只剩下满满的心疼和一种难以言喻的骄傲。他这个女儿,胆大心细,天生就是吃水上这碗饭的,不,或许……她本就不该被困在这小小的杏花坞。
这场惊心动魄的救援,被河岸边一艘临时停靠、躲避风雨的乌篷船里的人尽收眼底。船帘微掀,一个穿着青色长衫、面容清癯的中年人,目光锐利地看着阿贝被众人簇拥着离开的背影,眼中流露出极大的兴趣。
“好俊的水性,好敏捷的身手,更难得的是这份临危不乱的胆识。”中年人喃喃自语,“这渔村,竟有如此璞玉?”他注意到阿贝跃入水中时,从衣领间甩出的那半块玉佩,在水中一闪而过的那抹温润光泽,绝非寻常渔民之家所能有。
“去打听一下,那姑娘叫什么名字,是何来历。”中年人低声对身旁的随从吩咐道。
卷三:南北星辉,各有其芒
沪上,齐公馆书房。
齐啸云听着福伯的汇报,眉头紧锁。“确定是赵坤手下的人怂恿的?”
“十有八九。”福伯低声道,“那一片的地痞头目,最近确实和赵家的一个外院管事走得近。他们不敢明着动,就用这种下作手段试探、骚扰,想逼夫人和小姐离开,或者……露出破绽。”
齐啸云冷哼一声,指节轻轻敲击着红木桌面:“他倒是迫不及待了。”他沉吟片刻,“福伯,你去找一下警察局的陈副局长,他欠我父亲一个人情。让他敲打一下下面的人,霞飞路那片,该清的垃圾清一清,我不希望再看到类似的事情发生。”
“是,少爷。”
“另外,”齐啸云走到窗边,看着窗外花园里在雨中摇曳的玉兰,“给郑先生送些上好的笔墨和几本新出的《新青年》杂志过去,就说是给莹莹小姐课外阅读的。告诉她……风雨虽急,终有停时,读书可静心,亦可明志。”
他不能直接给予太多金钱上的帮助,那只会给她们带来更大的危险。但这种精神上的支持与引导,至关重要。他相信以莫莹莹的聪慧,能明白他的用意。
“老奴明白。”福伯应道,心中感慨,少爷对莫家小姐,真是用心良苦。
“我们自己的事,也要加快。”齐啸云转过身,目光锐利,“我让你物色的,可靠又机灵的生面孔,找到了吗?”
“找到了两个,背景干净,身手不错,人也伶俐。少爷是想……”
“派一个,想办法混进赵家的码头或者仓库,不需要接触核心,只要能听到些风吹草动就行。另一个,我有别的用处。”齐啸云的目光投向墙上那幅巨大的沪上地图,在莫家旧宅和赵坤几处重要产业的位置上停留良久。他必须尽快建立起自己的信息网,不能总是被动应对。
卷四:微光引路,璞玉待琢
江南,杏花坞。
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雨过天晴,夕阳给湿漉漉的村庄镀上一层金边。
阿贝换好了干衣服,正坐在自家门口的小凳上,就着天光擦拭着那半块玉佩。冰凉的触感让她因跳水而有些发热的身体舒适了些。她回想起白天的惊险,心中并无太多后怕,反而有种畅快淋漓的感觉。帮助了别人,印证了自己学到的本事,这让她很开心。
“阿贝。”莫老憨走过来,蹲在女儿身边,神色有些复杂,“今天……多亏了你了。爹为你骄傲。但是……”他叹了口气,“以后万不可再如此冒险了,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让你娘和我怎么活?”
阿贝放下玉佩,抱住父亲的胳膊,撒娇道:“知道啦爹,我以后一定更小心!”她顿了顿,眼中闪着好奇的光,“爹,你说,外面的河,外面的江,是不是比我们杏花河更宽,浪更大?能在那种大江大河里行船,一定更刺激吧?”
莫老憨看着女儿向往的神情,心中那丝隐忧再次浮现。他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摸了摸女儿的头:“外面世界是大,但也更复杂。你啊,先跟王大叔把修船的手艺学扎实了再说。”
这时,村里唯一的识字先生张夫子拄着拐杖慢慢踱步过来,笑呵呵地说:“老憨,阿贝,今天阿贝可是成了我们杏花坞的小英雄了。”
阿贝不好意思地站起来:“张夫子您可别取笑我了。”
张夫子看着阿贝,目光慈祥中带着审视:“临危不惧,智勇双全,阿贝,你很好。”他话锋一转,问道,“《千字文》和《百家姓》早已难不倒你,我前日教你的《论语》开篇,可理解了?”
“嗯!”阿贝点头,朗声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觉得很有道理,就像我学游泳、学修船,学会了再去用,用了之后再琢磨,确实很快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要是真有朋友从很远的地方来,我一定把今天抓的大鱼烤了招待他!”
她理解得质朴甚至有些“歪”,却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张夫子闻言,不由捋须大笑:“好,好!学以致用,诚心待客,如此理解,甚好!甚合本性!”他心中暗忖,此女灵秀天成,若得机遇,绝非池中之物。只是不知她那半块显然来历不凡的玉佩,最终会引她走向何方。
与此同时,那艘乌篷船已经悄然离开。船舱内,青衣中年人听着随从打探来的消息。
“老爷,问清楚了。那姑娘叫莫阿贝,是村里渔民莫老憨十五年前在江南码头捡到的孩子,当时怀里就有这半块玉佩。莫老憨夫妇心地善良,将其收养,视如己出。这阿贝姑娘水性极佳,身手敏捷,性格开朗仗义,在村里人缘很好,还跟着村里的老船工学修船手艺,也跟村塾的张夫子识字。”
“捡到的孩子……江南码头……半块玉佩……”中年人手指轻叩桌面,眼中精光闪烁,“十五年前……时间对得上。看来,这趟避雨,倒是避出了一段机缘。”他沉吟片刻,“留意着,但暂时不要接触。璞玉需经打磨,方成大器。且看她自身的造化吧。”
南北两地,两个少女,都在各自的人生轨道上,经历着风雨的洗礼。沪上的莫莹莹,在阴谋的阴影下,凭借着智慧与坚韧,守护着微小的生存空间,如同暗室中努力汲取微光的寒梅;江南的莫阿贝,则在自然的波涛中,肆意生长,展露着璞玉的璀璨光芒,如同水中蛟龙,浅戏已惊四方。
她们尚不知,彼此的存在如同镜子的两面,照耀着对方未知的命运。但命运的丝线,已因齐啸云的反击、因神秘中年人的关注,而开始悄然收拢。微光已现,只待星火燎原之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