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9章薪火
第0119章薪火 (第2/2页)这薪火,传承的不仅仅是文字与计算,更是一个家族不屈的脊梁,一个母亲深沉的期望,和一个少女在逆境中,悄然滋生的、改变命运的力量。
夜色渐深,煤油灯的火苗轻微跳跃,将莹莹熟睡的小脸映得一片暖黄。林氏却没有丝毫睡意。她轻手轻脚地将女儿握着的毛笔取出,又仔细收好那张写满字迹的报纸,这才吹熄了灯,在女儿身边躺下。
窗外万籁俱寂,只有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更显得这陋巷之夜漫长而清冷。林氏睁着眼,望着头顶那片被岁月熏黑的屋顶,思绪飘远。
莹莹在学校的表现,让她欣慰,却也让她更深切地感受到现实的逼仄。女儿聪慧好学,如同一株渴望阳光的幼苗,但这棚户区的土壤,又能提供多少养分?那本《新式国文》里的世界,那“平等”、“自由”的字眼,与她们母女眼下仰人鼻息、艰难度日的现状,形成了尖锐的对比。
齐家的接济,是雪中送炭,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齐家自身亦在漩涡之中,这份善意能持续多久?她不能,也不愿永远依赖别人的怜悯度日。
还有贝贝……一想到那个襁褓中就被迫分离的女儿,林氏的心就如同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痛得几乎无法呼吸。那孩子如今是生是死?流落何方?是否也像莹莹一样,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顽强地活着?每当夜深人静,这份骨肉分离的痛楚和无处着落的牵挂,便啃噬着她的心。
她悄悄伸手,从贴身衣物里取出那半块玉佩。冰凉的触感透过皮肤传来,在黑暗中,它仿佛散发着微弱的、只有她能感受到的温润光泽。这是莫隆留给她们的信物,是莫家血脉的证明,也是她们母女三人之间,唯一可见的、脆弱的联系。
“隆哥……”她在心底无声地呼唤,泪水再次不受控制地滑落,“我和莹莹都还好,你放心……可是贝贝,我们的贝贝,到底在哪里……”
她紧紧攥着玉佩,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必须活下去,必须坚强。不仅要让莹莹平安长大,更要积蓄力量,等待沉冤得雪的那一天,等待……或许渺茫,却绝不能放弃的,寻回另一个女儿的希望。
这念头如同暗夜中的星火,虽然微弱,却坚定地亮着,支撑着她度过一个又一个难眠的长夜。
第二天是休息日,不用上学。
清晨,莹莹醒来,发现母亲眼底带着淡淡的青黑,知道她又没睡好。她懂事地没有多问,自己穿好衣服,跑去屋外的小天井里打水洗漱。
早饭依旧是稀粥。吃完后,林氏却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开始浆洗或缝补,而是对莹莹说:“莹莹,今天阿娘教你点别的。”
她领着女儿,走到那扇唯一的、糊着旧报纸的窗户前。冬日的阳光透过报纸的缝隙,在屋内投下斑驳的光斑。
“你看,”林氏指着窗外那条狭窄、泥泞、挤满了破败棚屋的巷子,“住在这里的,大多都是像我们一样,从各处逃难来的,或者是在码头、工厂卖力气的人家。张婶的丈夫在码头扛包,李婆婆的儿子拉黄包车,前天帮你捡回风筝的小石头,他爹在纱厂做工,一天要做足十二个时辰……”
她声音平和,将左邻右舍的情况娓娓道来,谁家日子稍宽裕些,谁家孩子多负担重,谁家老人病了无钱医治……
莹安静静地听着,这是母亲第一次如此系统地跟她讲这些。她隐约明白,母亲不是在闲聊。
“阿娘跟你说这些,是想让你知道,”林氏低下头,看着女儿清澈的眼睛,“我们眼下是艰难,但并非孤例。这世道,不易的人很多。齐家哥哥心善,陈伯暗中相助,我们是受了恩惠的。这份情要记在心里,但不可视为理所当然,更不能因此失了志气。”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凝重:“我们接受帮助,是因为我们暂时需要,而非我们理应如此。人活于世,尤其是女子,最终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唯有自己立得住,才能不被人轻看,才能守住想守住的东西,才能……在有机会的时候,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莹莹似懂非懂,但母亲话语中的那份郑重与期望,她感受到了。她用力地点点头:“阿娘,我记住了。我会好好读书,学好本事。”
林氏欣慰地笑了笑,又道:“读书明理是根本,但也要知晓人情世故,懂得持家之道。从今日起,家里的米缸还剩多少米,这个月大概需要多少开销,阿娘都跟你一起算一算。我们虽钱少,但也要学着规划,精打细算,把每一文钱都用在刀刃上。”
于是,这个休息日的上午,母女俩没有做女红,也没有温习功课,而是头碰头地,拿着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开始学习最初步的“管家”。林氏将她们微薄的收入(主要是齐家接济和偶尔接些绣活的钱)和必要的支出(米粮、菜金、灯油、莹莹的学费等)一一列出,教莹莹如何分配,如何节省。
莹莹学得很认真,小眉头时而蹙起,时而展开。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了解到维持这个家有多么不易,也对母亲平日里操持的艰辛有了更深的理解。
下午,阳光稍微暖和了些。林氏带着莹莹,将家里仅有的几件稍厚实的衣物拿出来晾晒,祛除潮气。又领着女儿,将小屋内外彻底打扫了一遍。虽然家徒四壁,但总要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忙碌间隙,莹莹看到邻居家那个叫小石头男孩,正趴在门口的石墩上,用一小截炭块在废纸上胡乱画着。她想起自己那块珍贵的墨,犹豫了一下,跑回屋里,掰下极小的一角,用纸包好,走出去递给小石头。
“给,用这个画,比炭块好。”她小声说。
小石头愣了一下,黝黑的小脸上露出惊喜的神色,接过那小角墨,如获至宝,连连道谢。
林氏在门口看着这一幕,没有阻止,眼中反而流露出赞许。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分享自己珍视的东西,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善良。她的莹莹,正在这陋巷之中,悄然成长着,不仅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也孕育着品格的芬芳。
夕阳西下,将母女二人的身影拉得老长。陋巷依旧破败,生活依旧清苦,但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一种名为“坚韧”与“希望”的力量,正伴随着那淡淡的墨香和母亲温柔的教诲,一点点渗入少女的心田,成为她未来路上,最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