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归途
第15章 归途 (第2/2页)“这里,合成器的音色可以再空灵一些,带点延迟效果,想象水星背对太阳时那片永恒的黑暗与寂静。”
“鼓点进来的时候不要太突兀,要像心跳,在真空里微弱地共振。”
“第二段主歌后的和声铺垫,我需要一层若有若无的气声,像星际尘埃。”
林灿并非存心找茬,也不是故意在这跟制作人玩抽象。
因为这首歌的原曲意象就是这么浪漫而抽象的。
每当他说完这些看似抽象的要求,他也总能准确地哼唱出想要的旋律走向,或者音色感觉。
其抽象的专业程度,让制作人和录音师都暗暗咋舌。
靠,现在内娱就业压力这么大吗?
怎么这么帅的演员小伙儿,也得被逼着转行来玩音乐啊?
编曲弄完。
其次便是正式的人声录制。
林灿戴上监听耳机,站在收音效果极佳的麦克风前。
棚内灯光调暗,只剩下谱架和屏幕的微光。
有着音乐节全开麦水准的他,演唱时非常投入,技巧也运用得格外娴熟,尤其擅长用嗓音来表达歌词中那种克制的情感。
“着迷于你眼睛,银河有迹可循……”
“穿过时间的缝隙,它依然真实地,吸引我轨迹……”
偶尔遇到需要调整的地方,林灿就会立刻停下来,与录音棚里的牛马制作人及时沟通。
“这一句尾音的处理,我觉得收得太快了,能不能让它更飘一点,更有迷失感?”
他追求的不是炫技,而是情绪表达的准确。
录制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一句歌词,林灿经常要反复重录十几条才能达到他自己满意的效果。
人声录完,就是繁琐的后期制作阶段。
林灿同样全程参与,对着混音台,仔细聆听每一个音轨的平衡。
他挑剔着人声与伴奏的融合度,强调空间感的营造,甚至对母带处理的响度和动态范围都提出了具体建议。
“这里,人声的混响可以再多给一点点,但要确保清晰度。”
“低频部分再收紧一些,整体听起来要有星际的遥远感。”
林灿的意见还是那么抽象。
尽管如此,经验丰富的牛马混音师却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位年轻演员在音乐制作上,确实有着惊人的灵感和成熟的审美。
当最终版本的《水星记》终于成型,从价值不菲的监听音箱里流淌出来时,整个棚里的人都安静了。
空灵迷幻的电子音效,包裹着林灿清澈而叙事感十足的嗓音。
歌词里的那份浪漫与孤独,被他展现得淋漓尽致。
牛马制作人摘下耳机,对林灿竖起大拇指:“厉害!小林,就你这水平,不出歌才是华娱乐坛的损失。”
短短一周不到,高强度高效率的协作,早已让林灿和整个音乐工作室的人都熟络起来。
所以林灿摆了摆手。
“别闹,我不姓华,华语乐坛的华跟我没有关系。”
录完《水星记》。
将其留给音乐工作室的牛马们,进行最后的细节打磨。
林灿算了算,意外地发现自己距离前往《欢乐颂》剧组报到的日子,还有三四天的空余。
张伟又适时地拿出了那个形影不离的平板,上面罗列了几个筛选过的媒体采访邀约,想让他趁热打铁,进一步巩固形象。
林灿又摆了摆手:“伟哥,这几天放假吧,我得回趟家。”
“温州?”张伟确认道。
“嗯,回去看看我爸,老头儿一个人在家,估计又在用酱油拌面条凑合呢。”
林灿望向窗外。
杭州连日阴雨初歇,天空依旧灰蒙蒙的。
连日的工作与忙碌下来,他有点想家了。
流量与人气是他的事业追求,他很需要没错,但有些牵挂,远比这些更加重要。
进组之后,他就要很长一段时间都闲不下来了。
下次再有空,都不知道会是什么时候了。
所以在这次进组之前,他想回温州老家看看。
张伟也可以先回魔都等他。
说走就走,心动不如行动。
林灿没有丝毫迟疑。
他买了最早一班前往温州的车票,只简单收拾了一个轻便的背包,便独自踏上了回家的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