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意外的资金补充
第8章 意外的资金补充 (第1/2页)凌晨三点,电脑屏幕还亮着。亚瑟盯着文档末尾那句“本项目不依赖短期盈利”,手指在回车键上停了许久,最终只是轻轻敲下空行。光标跳到下一行,像一次无声的叹息。他合上笔记本,动作很轻,像是怕惊扰什么——也许是怕惊醒房间里沉睡的某种希望,又或许只是不愿打破这份寂静里仅存的秩序。
房间安静得能听见水龙头滴水的声音,一滴,又一滴,落在洗碗池里。那声音不急不缓,仿佛时间本身在计数,记录着他连续工作的第七十二小时。他没去睡。靠在椅背上,闭眼几分钟,又睁开。眼皮沉重,但脑子却异常清醒,像一台过热仍在运转的机器,嗡鸣不止。
窗外雨声小了,但风还在刮,吹得窗框微微震颤,玻璃发出低频的共振,像是有人在外轻轻叩击。桌上的泡面盒已经摞成一座歪斜的小塔,最上面那个印着红油渍的,是昨晚最后一顿。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天只靠速食维生,只依稀记得冰箱里的牛奶上周就过期了。他伸手把它们推到一边,腾出位置,取出营业执照复印件,重新铺平,再把那本《春日来信》放上去压住边角。书脊朝上,像一道界碑,分隔着混乱与秩序、虚妄与坚持。
手机就放在键盘旁边,黑着屏。他拿起来,点亮,打开银行APP。指纹识别失败了一次,他用拇指擦了擦传感器,再试,成功进入。他再次查看银行账户,余额未变,依旧是那笔让他感到压力的数字——3,872.41元。这个数字在他脑海里盘旋太久,几乎成了某种咒语:房租、设备、差旅、资料费……每一项都远远不够。他翻到转账记录,最近一笔是三天前付给打印店的六十元。页面刷新了一下,数字没变。他退出,把手机倒扣在桌上,拇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外壳边缘,指甲缝里还残留着昨天换电池时蹭上的灰。
就在这时,震动传来。
短促,清晰,带着一种不容忽视的存在感。他愣了一下,翻过手机。一条短信跳出来:“您尾号8876账户收入50,000.00元,附言:相信你的才华。”
他视线定格在那行字上,一时未动。心跳比平时快了些,但他没急着点开。等了五秒,又刷新了一次交易明细。确实是入账,跨行汇款,对方账户匿名,无法查询户名。金额没错,五万整,不是误操作,也不是系统故障。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出现了幻觉,于是起身走到厨房,拧开水龙头喝了一大口冷水,然后回来重新登录网银。
依旧如此。
他坐直身体,呼吸深了一次。肺部扩张的瞬间,仿佛有某种东西从胸腔深处被唤醒。他不是没接过项目,也不是没拿过钱,可这一次不同。这笔钱没有合同,没有条件,甚至连个署名都没有。它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援手,来自黑暗中的某个人,精准地落在他即将坠落的节点上。
通讯录翻了一遍,没人这两天联系过他。微信、短信、电话记录全都清清楚楚,没有任何线索。他试着回拨银行客服,确认这笔款项的真实性。客服说交易正常,资金已到账,若无异常无需处理。他挂了电话,低头看着那条短信,反复读了几遍“相信你的才华”。这几个字像一根火柴,擦过心头,发出轻微的响,却点燃了整片荒原。
他起身走到桌前,拿起那本书。封面有些磨损,是他常带在身上的那一本。布面烫金的标题早已褪色,边角卷起,内页还有几处折痕,是他反复翻阅留下的印记。翻开扉页,一行钢笔字映入眼帘:“文字不是装饰,是火种。”那是他三年前写下的,笔迹已经有点淡了,墨水渗进纸纤维,像一段埋藏已久的誓言。现在看,竟像是别人留给他的提醒,穿越时间而来,只为此刻唤醒。
他把书放回原位,坐下来,重新打开电脑。这次没有犹豫,新建了一个文档,标题写着:“《世界的露瑶》执行路线图_V1”。
光标闪着,他开始打字。
第一阶段:剧本定稿,两个月内完成最终版本,预算五百元——主要用于购买参考资料和租用安静写作空间。他已经盯上城西图书馆后巷的一间自习室,每小时八元,包月更便宜,还能避开网络干扰。
第二阶段:组建最小可行性团队,包括一名兼职编剧助理、一名有拍摄经验的朋友协助分镜设计,预算一万二千元。他心里已有几个人选:大学时代一起拍短片的老周,现在在广告公司做剪辑;还有学妹陈宁,文字敏感度极高,曾帮他修改过三稿对白。
第三阶段:制作十五分钟样片,在小范围试映,收集反馈,预算两万元。场地可以用废弃剧场或社区活动中心,摄影器材借加租结合,灯光自己搭。他甚至设想了几个可能的放映场景:独立影展预热场、高校电影社团交流会、线上私密链接测试……
他一项项列下去,每一笔钱都算得极细。水电费、交通费、打印费,甚至吃饭的钱也纳入考量。他特意标注了“每日餐费上限35元”,并备注“优先选择可开具发票的商户”。不再提“三千万营收”,也不再幻想投资人一眼看中。他知道,这条路只能一步步走,用最少的钱,做出最扎实的东西。梦想不该是空中楼阁,而应是一块砖一块砖垒出来的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