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事业发展中的新挑战
第33章 事业发展中的新挑战 (第2/2页)亚瑟点头,将报告翻到最后一页,看到一句刺目的留言:“如果公司不在乎我们的声音,那我们为什么要替公司说话?”
“那就从规则改起。”他说,“谁贡献多少,系统自动算清,不再靠人评。算法公开,逻辑透明,异议可申诉。”
“可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公开算法逻辑。”她苦笑,“说是怕被钻空子。”
“那就让他们参与制定。”他喝完最后一口咖啡,杯底留下一圈褐色痕迹,“明天发布通知,所有部门可提名两名代表,下周一开始第一轮讨论会。我要让每一个觉得被忽视的人,都有机会坐在桌前。”
下午三点,他重新打开“回声入口”的后台。页面上新增了二十多条投稿,大多来自基层创作者。其中一条写着:“我写的纪录片被改成综艺,原主题全丢了,领导说这样‘更有看点’。”另一条说:“提了三次修改建议,都被说‘太理想主义’,后来我就闭嘴了。”还有一条只有短短一句:“我以为我在创作,其实我只是在配合表演。”
这些话曾经让他愤怒,现在却让他更加确定——如果连自己团队的人都觉得付出不被看见,那外界的声音只会更无力。一个无法守护内部公正的组织,没有资格谈论变革。
他点进系统设置,在更新日志栏输入:“功能优化中,预计两周后恢复服务。”然后按下确认键。页面立刻弹出提示:【“回声入口”已进入维护状态】。
他关掉电脑,走到窗边。楼下大堂里,几名员工正围在一起讨论什么,手里拿着打印出来的公告。其中一个指着“透明化委员会”那行字,神情认真。另一个点点头,似乎在回应。阳光透过玻璃洒进来,映在他们脸上,有种久违的生机。
他看了一会儿,转身回到办公桌前,抽出新的文档纸,开始列名单:哪些项目需要优先调整分配比例,哪些人适合进入改革小组,哪几项历史遗留问题必须尽快处理。笔尖沙沙作响,像春蚕啃食桑叶,一点一点,织出新的秩序。
傍晚六点,手机再次响起。还是艾迪。
“你之前说的那个数据模型,”她开门见山,“有没有可能用在演员资源匹配上?我现在手头有个项目,导演想换主演,理由是‘观众缘不足’,但我觉得真实原因没那么简单。”
亚瑟握着手机,一边翻看手边的报表,“你现在关心这个?”
“我不是只为了揭黑幕才跟你联系。”她的声音沉了一些,“我也在工作。而且,我想试试能不能从内部做出一点改变。如果连选角都能被私利操控,那整个行业的根基早就烂了。”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落在报表上一组异常的数据上——某位新人演员的曝光度与其作品质量严重不符。“你可以先把资料发过来,我看看能不能建个分析维度。”
“好。”她顿了顿,“不过这次别再说‘等等’了。我已经等了很久。”
“我不是在拖。”他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我只是不能一边往前冲,一边看着身后塌下去。如果你希望这件事走得远,我们就得一起扛住所有的压力,不只是外面的,还有里面的。”
电话那头许久没有回应。直到她轻声说:“我知道你有你的节奏。但我也有我的难处。有些人已经开始盯我了。我不敢保证下次还能拿到证据。”
“那你更要小心。”他声音低下来,“我们都不想看到你出事。”
“可如果一直不出声,是不是也算出事?”
亚瑟没回答。窗外的天色完全暗了下来,玻璃映出他模糊的脸,像一幅未完成的肖像。他想起十年前第一次走进这个行业时的模样,眼里有光,心里有火。而现在,他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权衡,也学会了在沉默中积蓄力量。
“让我再处理几天。”他说,“等公司这边理顺,我会重新启动。”
“好。”她终于松口,“但我不会再无限期等下去。”
电话挂断后,他坐在原位没动。桌上的两份文件并排摆着:一份是修改中的利润分配草案,另一份是被归档的《镜渊备忘录》总集。他伸手将后者推到角落,压在了一叠会议纪要下面,仿佛将其埋进土壤,等待春雷唤醒。
十分钟后,他打开邮箱,给技术团队群发了一封信:
“即日起,暂停所有与‘回声入口’相关的开发与数据收集工作。待另行通知。”
发送前,他删掉了原本写的一句解释:“因内部调整需要。”
不需要说明太多。行动本身就已经说明了一切。
晚上八点半,办公室只剩他一人。他起身去茶水间冲了杯热茶,回来时发现桌上多了张便签纸,是助理留的:
“财务部反馈,有两位项目组长申请调岗,理由是‘职业规划调整’。已按流程受理,是否需要干预?”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把便签翻过来,写下两个字:“跟进。”
然后加了一句:“单独约谈,了解真实动机。”
他坐回椅子,打开内部通讯系统,找到创新孵化组的群组,输入一行字:
“明早十点,小会议室,我们聊聊你们组的分成问题。带上你们的数据。”
发送后,他靠在椅背上,闭了会儿眼。再睁开时,目光落在电脑右下角的时间上。
20:47。
他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个连续工作的夜晚。
手机忽然震动了一下。是艾迪发来的消息,只有六个字:
“我给你三天。”
他盯着那行字,良久未动。然后缓缓打下回复:
“够了。”
发送。
屏幕暗下。
办公室重归寂静,唯有台灯依旧亮着,照亮前方未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