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调查过程中的阻碍重重
第38章 调查过程中的阻碍重重 (第1/2页)亚瑟把手机屏幕按灭,指尖在桌面上轻轻划了一下,像是要抹去刚才那行字的痕迹。那是一条来自匿名号码的信息,只有短短几个字:“她没走远。”他盯着漆黑的屏幕,仿佛还能看见那句话浮在上面,像一枚沉入水底却始终不化的墨滴。
房间里很安静,只有空调低沉的送风声,规律得近乎催眠。他没开灯,窗外城市的光渗进来,在地板上投出模糊的轮廓——高楼剪影、车流拖曳的红尾灯、远处广告牌忽明忽暗的霓虹。这些光在他脚边铺成一片流动的灰烬,映得他的影子歪斜而孤单。
他坐了很久,久到手腕搭在膝盖上的姿势已经僵硬,手指关节微微发麻。脑海中反复回放的是三年前那个雨夜:机场出口,艾迪戴着帽子和口罩,身边没有助理,也没有保镖,只有一名穿黑色风衣的男人远远站着,手扶着一辆无标识的商务车。她回头望了一眼,目光似乎穿透了镜头,直直落在他藏身的柱子后方。那一眼,他记了整整三年。
他终于起身,动作缓慢,仿佛怕惊扰某种潜伏在空气里的平衡。走到书架前,他抽出一本旧杂志。封面积了一层薄灰,他用指腹轻轻擦过,露出艾迪的名字和那张熟悉的封面照——她穿着米色风衣站在机场出口,帽檐压得很低,神情疲惫却不失克制。报道说她刚结束一段海外行程,回来筹备新戏。文字轻描淡写,通篇都在强调她的职业回归与公众形象重塑。
可亚瑟知道,真相藏在角落里。
照片右下角,行李箱的标签露出半截,印着三个字母:ZRH。他曾查过,那是苏黎世国际机场的代码。而瑞士境内,有一家以高度隐私保护著称的私立疗养机构,专为高净值人群提供长期心理干预与产后护理服务,不对公众开放,甚至连官网都需授权访问。
他打开笔记本电脑,新建了一个文档。不命名,也不保存在云端,仅本地存储。光标闪烁良久,他输入几个关键词:时间、地点、公开动向。每一个词都经过斟酌,避免任何可能被语义识别系统标记为“异常关联”的表达。没有提孩子,也没写任何情绪化的句子。他知道现在每一步都可能被察觉,所以动作必须像呼吸一样自然,不能引起任何警觉。
但他还是多打了一个词,又迅速删掉——“槐树”。
第二天一早,他通过出版社申请了一次短期海外采风项目,名义是收集新书素材,主题定为“欧洲小镇的文化记忆”。签证材料递交后,他顺手给一家曾与艾迪合作过的诊所发了封邮件,用的是笔名身份,询问当地孕产护理的一般流程,包括住院周期、家属探访权限、新生儿记录归档方式等。问题普通得不能再普通,连他自己都觉得这举动近乎徒劳。
可就在当晚,邮箱提示异常登录记录。来源IP位于境外,经跳转三次代理服务器,最终无法溯源。他点进去看,发现几条搜索历史被清空了,包括三年前航班信息和疗养院官网浏览记录。更奇怪的是,浏览器缓存中一段本应保留的自动填充数据也消失了,像是被人用精准的手法手动清除。
他立刻拔掉电源,换了备用手机,把原设备锁进抽屉,并插入物理屏蔽袋。那一晚,他睡得很浅,梦里全是无声的画面:一个孩子背对着他站在院子中央,脚下积水倒映着天空,却没有脸。
第三天清晨,他去了图书馆。不用网络,不连账户,只翻纸质刊物。他在一本旧访谈录里找到一条线索:艾迪曾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产后恢复期间喜欢听雨声入睡。记者随口问她在哪儿住,她笑了一下,说:“一个没人知道的小院子,围墙外有棵老槐树,下雨时叶子响得特别清楚。”
这句话像一根针,扎进了他记忆深处。他记下这句话,回家后调出街景图,比对那段时间她回国后的公开行程和可能的落脚点。结合她最后一次露面的城市活动轨迹、航班降落时间、媒体拍摄盲区,以及卫星图像中车辆行驶路径的反向推演,最终锁定一处郊区独栋住宅区——青岚苑。
那里绿化密集,入口隐蔽,依山而建,仅有两条进出道路,且设有门禁系统和私人安保巡逻。更重要的是,附近确实有一棵形态特殊的槐树,枝干扭曲如盘龙,据地方志记载已有百年树龄。卫星图像显示,那栋房子连续半年没有车辆进出记录,但每周都有专人送生活物资,配送时间固定在凌晨四点至五点之间,使用无标志冷链货车。
他正准备进一步查证时,投资公司那边传来消息:剧组拍摄进度调整,原定由他负责的项目评估会议被无限期推迟。更奇怪的是,之前一直对接的副导演突然调去另一个组,联系方式也失效了。对方公司前台坚称“此人从未在职”,连人事档案都无法查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