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海外线人的关键情报
第61章 海外线人的关键情报 (第1/2页)手机屏幕亮了一下,随即熄灭。亚瑟没有伸手去拿,只是坐在书桌前,盯着那片黑暗的玻璃面。房间里很安静,只有他自己呼吸的声音。他知道那个号码不会再响了,也绝不能打第二次。
他已经等了三天。
从拨出那通电话开始,每一天都像在走钢丝。他没再用任何联网设备,家里的路由器一直断着,连电视都没开过。每天晚上,他都会检查一遍门窗是否锁好,也会确认床头灯底座里的微型硬盘还在原位。他不做多余的动作,也不和任何人提起这件事。
第三天清晨,天还没完全亮,他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走到床头,拧下灯座外壳,取出那块小小的硬盘。手指碰到金属表面时有些凉。他把它插进离线电脑,输入密码。
文件出现了。
标题是“南太平洋-曼谷-沪港通道”,没有后缀名,看不出是什么类型。他双击打开,系统提示需要密钥。他输入一串数字,那是他母亲生前常用的生日变形码,也是他多年未变的安全习惯。
文档加载出来,是一份结构清晰的资金流转记录。
塞班岛的空壳公司名为“南太平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注册时间三年前,股东信息为空。但文件显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方为一家名为“华瑞资本”的离岸机构,而这家机构又隶属于“恒信联合金融集团”——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业务覆盖东南亚与东亚多个城市的跨国金融实体。
资金流向部分被详细拆解。两亿美金在转入塞班账户后的第七天,分三笔转出,全部进入“恒信联合”旗下另一家子公司账户,名义为“跨境项目预付款”。但这笔钱并未继续流向任何影视或文化项目,反而在四十八小时内通过三家第三方结算平台,分散至多个私人账户。
其中一个账户位于曼谷,开户行为当地一家中型商业银行,持有人护照编号与李振国妻子三年前提交签证申请时的信息一致。更关键的是,这笔转账的审批指令来自“恒信联合”风控部门的一名高管,签名电子记录可查,时间戳精确到秒。
亚瑟往下翻,看到一段附加说明:该集团近三年内曾多次委托同一家国际安保公司执行人物监控任务,服务合同编号可追溯。名单列出了十余人,其中包括两名海外记者、一名前监管官员,以及——他自己。
监控启动时间是两个月前,正是他调取公司首笔异常付款记录的第三天。
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不是疲惫,而是理清线索后的清醒。这不是偶然的资金挪用,也不是某个个人的贪念作祟。这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从募集资金到制造信用背书,再到清除调查者,每一步都有人在背后推动。
他想起陈启明带来的那份U盘,还有那张手写的纸条。当时他还以为自己只是碰到了一块暗礁,现在才明白,整片海都是陷阱。
他重新打开文档,在最后一栏看到了新的内容:所有涉及“华侨文化产业扶持专项”的资金备案,均由“恒信联合”关联律所统一代理申报,且审批流程存在批量跳过复核节点的技术痕迹。这意味着,这些项目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真正落地。
他们要的不是拍出好作品,而是让钱看起来有用过。
而他的公司,因为近期公开宣布接受一笔海外注资,成了这个骗局中最合适的一块招牌。只要他们继续宣传这部剧,外界就会相信资金确实在运转。一旦他深查下去,整个结构就会暴露。
所以他被盯上了。
舆论攻击、证人失踪、内部警告……甚至连“渡鸦”那句“他们换了守夜人”,现在看来都不是虚言。对方不仅知道他在查,还清楚他用了什么方式查,甚至可能掌握他曾经接触过哪些人。
但他还有一个问题没解开。
为什么“渡鸦”会这么快就把情报送回来?而且是以这种方式——不打电话,不发语音,只留下一份加密文件,像是早就准备好了一样。
他盯着屏幕,手指轻轻敲了下桌面。这个人从来不主动联系,也不会多说一句话。可这次的情报太过完整,几乎像是有人特意等着他来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