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二百一十七章 大开眼界的考察组
四千二百一十七章 大开眼界的考察组 (第1/2页)两点整,考察团的摆渡车准时停在智能能源中心门口。这座形似巨大蜂巢的建筑外墙上,覆盖着三万多块碲化镉薄膜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深蓝色的光泽。齐广昆戴着白手套,正指挥工作人员调试一台银色的储能集装箱:“吴总,周院士到了吗?这台3.2兆瓦时的储能单元,我们刚做完满负荷测试,数据漂亮得很。”
吴浩抬头,看见周院士正站在光伏板下,用手触摸着一块半透明的电池组件。“这是柔性光伏板?”老院士的声音里带着惊讶,“柔韧性这么好,还能直接贴在弧形墙面上?”
“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钙钛矿光伏材料。”吴浩走过去,轻轻弯折了一下光伏板,“转换效率23.5%,成本只有传统硅基电池的三分之一,特别适合在建筑外立面、汽车顶棚这些不规则表面铺设。您看这储能集装箱,里面的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50Wh/kg,充放电循环次数超过1.2万次,极端低温下也能正常工作。”
周院士俯身看着集装箱侧面的显示屏,上面跳动着实时充放电数据。“你们用的是什么电解液?”他忽然问道,眼神锐利如鹰。
吴浩笑了笑:“固态电解质,具体成份是我们的核心专利,不过可以透露一点——用了XJ本地的锂云母矿提炼的锂盐,成本比进口碳酸锂低40%。”
“好小子,把本地资源都盘活了。”周院士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在中科院的团队也在做固态电池,你们这循环寿命数据,比我们实验室的样品还高15%,回头得派个人来取经。”
“随时欢迎。”吴浩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智能微电网调度系统,能把光伏、风电、储能、负荷实时匹配,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比国家电网的主干网还稳。”
能源中心内部像个巨大的控制室,五十块高清屏幕组成一面墙,实时显示着基地各处的能源消耗数据。魏兵站在角落,正低声跟安保人员交代着什么,见吴浩看过来,便点了点头——一切正常。
张小蕾则在另一块屏幕前,给张副总和王总讲解着武器装备的能源供应方案:“电磁炮的瞬时功率能达到30兆瓦,靠的就是这套‘脉冲储能系统’,充电10分钟就能完成一次发射。我们还设计了车载版本,用在装甲车上,野外部署时靠随行的光伏拖车供电,完全脱离电网也能持续作战。”
张副总指着屏幕上的电路图:“这拓扑结构有点意思,是借鉴了高铁牵引变流器的技术?”
“您眼光真毒。”张小蕾递过一份资料,“确实吸收了高铁技术的精髓,不过我们做了优化,响应速度提高了三倍,能在毫秒级完成功率切换。”
离开能源中心时,周院士忽然停下脚步,望着远处连绵的光伏阵列:“小吴,你们在这里搞清洁能源,比搞武器装备更有意义。”
吴浩明白他的意思:“周院士,我们也是这么想的。电磁炮是为了保家卫国,而这些光伏板、储能电池,是为了让国家发展得更好。两者缺一不可。”
下午三点半,考察团抵达武器装备展示区。一片开阔的戈壁滩上,电磁炮原型机像一头钢铁巨兽,炮管直指苍穹。三十架“猎隼”无人机正在空中编队,时而组成防御阵型,时而分散成攻击姿态,引擎的嗡鸣在旷野中回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