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8章 110米栏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2208章 110米栏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2/2页)通过“快蹬快离”减少地面接触时间,避免起跨时的速度损耗。
砰砰砰。
砰砰砰。
砰砰砰。
在第8个栏的时候,他已经追平了舒本科夫。
舒本科夫其实这一枪发挥的不差。
大问题几乎没有。
但谢文君这一枪发挥的更稳定。
进入后程后,拉加德速度虽然开始衰减。
可依然很快。
不拿出点真本事,根本无法接近。
不愧是今年能够破13秒的选手。
就是有几把刷子。
如果在以往,谢文君常规过栏后,自己落地时步幅会出现“断层式扩大”。
和短跑的时候差不多。
你不要以为步幅越大就会越好。
步幅的大小是要和步频匹配,找到最佳点才是最好。
而不是单纯的增加步幅。
这样的想法,那简直是上个世纪的做法。
已经落后了。
以前谢文君这么跑,就会导致步频下降0.2-0.3步/秒。
而“高位切栏”的过栏落地核心是——“低飘移+步幅平稳过渡”。
要做到这几点,过栏时身体“飘移距离”要从常规4-5厘米缩小至2-3厘米。
通过核心肌群的瞬时收缩,控制躯干左右晃动。
落地后膝关节缓冲角度从常规15度缩小至10度,用来减少缓冲时间。
同时髋关节快速伸展,伸展速度比常规快0.02秒,用来实现“落地即蹬地”的衔接。
避免常规落地时的“停顿感”。
虽然他还没有刘祥做的那么好。
但起码也超越了之前的自己。
落在孙海瓶眼中。
已经多少有了些当年熟悉的那个影子的模样。
第八个栏。
110米栏中,步点偏差是导致过栏失误的主要原因,约占失误率的70%,“高位切栏”的步点精准度优势明显。
要是换成去年,常规启动中,谢文君起跨前最后一步的步点偏差可达±4厘米,需通过调整起跨角,波动3-5度,来弥补。
这就是速度的损失。
越是高等级的比赛速度损失越明显。
而如果是换成刘祥。
“高位切栏”下,因“步频递增+步幅递减”的节奏控制,步点偏差缩小至±1.5厘米,起跨角波动仅1-2度。
甚至这还只是常规操作。
如果是进入决赛,激发了他的状态和斗志。
那这个数据还会继续精确。
继续优化。
这是为什么刘祥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依靠八步攻栏,可以破12秒90的人。
这个历史。
其实可能才是很难被破掉的一个。
虽然这个技术在现在来看已经是相当落后。
但是有个问题来了。
现在这个时代。
也不是刘祥那个短跨的黄金年代了。
一个黄金年代过去之后必然会迎来低谷期。
就算是地球online。
也需要时间来重新刷新。
那这段时间。
谢文君只需要把这些做好。
就足够去冲击奖牌。
去年的莫斯科。
不就是典型吗?
孙海瓶可没有给谢文君任何压力,毕竟他和刘祥的天赋本来就不同。
事实上,谢文君能够拿到大赛的奖牌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料。
他原本对谢文君的生涯规划是——他只要能够在刘祥退役之后帮我们守住亚洲冠军就够了。
谁能想到?
他能完成到这个程度。
已经超出预期了。
大大超出。
谢文君在这里做起来,也有自己的特色,对比拉加德常规启动步点偏差±3厘米,起跨角波动2-4度,谢文君的过栏稳定性提升30%!
可避免拉加德在8栏时出现的“起跨点偏外”导致的技术波动。
是的,拉加德在这里也出现了些许失误。
这正好是给了谢文君机会。
跨栏和白米不同,因为有篮架在,所以技术性更高,失误的可能性和状态的波动也会更大。
拉加德好歹也只有20出头。
在比赛中犯下错误再正常不过。
事实上就算是顶级选手。
也同样会在比赛中犯错误。
尤其是美国队的选手,即便是曾经的栏王阿兰.约翰逊,同样很容易出现失误。
刘祥,如果你用技术稳定性来看。
他可能就是历史上最稳定的一个。
第九个栏。
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了谢文君的优势时间。
孙海瓶手里的运动员都是这个个性。
后程开始反杀。
7-9栏的疲劳期,谢文君的步长差始终控制在0.4-0.5厘米,过栏时间波动±0.01秒,技术稳定性远超拉加德。
而且采取高位切栏的意义,在后程才能更加体现。
比如到了这里,其实肌肉都开始疲劳了,就算是谢文君自己常规启动依赖股四头肌的持续发力,也会加剧疲惫。
这个你看看前面的拉加德就知道。
而“高位切栏”需在启动后0.5秒内激活臀大肌、腘绳肌等快肌纤维,募集比例提升至70%以上,通过“髋部先导发力”。
髋关节伸展速度比常规启动快0.03秒。
带动下肢折迭。
利用快肌纤维“瞬时收缩力强”的特点。
实现起跨时的快速蹬地爆发。
同时他还有个最牛逼的点。
那就是——
乳酸堆积延缓。
是的。
就是这个。
这也是刘祥为什么后程那么变态的原因之一。
技术明明落后于欧美,甚至处于一个还要看黑人的臀部肌肉发达,才知道去多练练臀部的时代。
却还能够依靠这种老旧的技术体系强开12秒90,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冲到12.80+俱乐部的人。
留下的东西肯定不为人知的秘密。
为什么能延缓乳酸堆积呢?
这个问题其实最开始孙海瓶也不太清楚,毕竟没有详细的数据作为指导,只能依靠经验去判断。但来了二沙岛之后,有苏神的超级实验室作为底,很快就跟他来了分析。
实验室的分析里面就详细写着——
采取这个高位切栏,运动员“高频短步”的步幅设计使每步蹬地力度降低12%-15%。
峰值从2.7倍体重降至2.3倍体重。
减少下肢肌肉的无氧呼吸消耗,延缓乳酸堆积速度,为后程的技术稳定性储备体能。
符合“运动耐力”中“合理分配能量输出”的生理规律。
这也是为什么,孙海瓶后来一系都更加青睐于后面发力,那是因为他们前面整个都是为后面服务。
刘祥前面甚至能够拿下世锦赛的60米室内冠军,那更多的是依靠他自己的天分。
而并不是训练体系。
非要说的话,谢文君这边才更像。
“谢文君已经越来越追上去了!”
“他有机会吗?”
的确。
谢文君是在不断追击。
可人家拉加德今年不是吃素的。
拉加德在最后一栏展现出了“极限状态下的技术调整能力”!
居然通过强行提升起跨角和落地步幅完成速度的维持稳定。
这一下是大家没想到的,因为这一下对于身体的负荷以及身体的强度要求都极强。
拉加德能够这么做到。
说明他现在的硬实力。
还没有兑现他应有的赛季潜力。
而谢文君虽稳定。
却缺乏最后时刻的“技术爆发力”。
第十个栏的时候没有能够和前面两个栏一样,继续缩小差距。
那这样一来,进入最后的平跑阶段。
更加吃亏。
呼————————
最终法国对拉加德以13秒06的成绩,拿下冠军。
竟然能打开13秒10。
这说明今天拉加德的技术状态是真的好。
好的可怕。
就算是在洛桑小高原。
这个成绩也很硬了。
毕竟这是一个山中无老虎的时代。
你不需要跑出刘祥罗伯斯奥利弗梅里特那种超级成绩,你只需要让自己在这个时代保持优势就够了。
谢文君最终成绩是13秒10。
所以评了他的职业生涯最好成绩。
但是问题来了。
这一场的风速比青唐城那一枪要小得多。
只有0.4米每秒。
其次是海拔也要低得多。
虽然叫做小高原。
但是和小墨西哥的主场青唐城相比。
还是大为逊色。
在这种情况下,反而能跑出持平职业生涯的成绩。
说明今年的谢文君。
是真的还在苦练。
没有丝毫偷懒。
不然刘祥留下的这个高位切栏技术。
他即便是想学,也学不了。
也学不来。
舒本科夫是第三名,成绩是13秒13。
你以为第四是美国队,结果还不是,是牙买加选手安德鲁·莱利。
他的成绩是13秒23。
再往后才轮到美国队的奥利弗。
成绩也是13秒23。
可是输了千分位。
只能排在第五。
至于另外两个美国同胞,一个朝着第七,一个朝着第八。
真可谓是全军覆没。
不过他只要好好比。
明年在鸟巢上争取奖牌。
还是很可能。
虽然拿不到金牌,但孙海瓶认为只要能够拿到一块奖牌,在家门口就能够赚到比其余的世锦赛更多的关注。
当然前提是你要能拿得到。
毕竟家门口能够带来各种便利,那也有可能带来更多压力。
你要是真跑不好。
反而可能迎来大家热情的反噬。
这可是在历史上屡见不鲜。
不过还有一年。
孙海瓶认为还有时间。
毕竟。
还有杀手锏正在训练。
不是吗?
这个成绩已经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