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第1318章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第1/2页)国子监之内,各自的学生有各自的小圈子。
像是常茂、黄天祥、关索这样的武将之子,显然相互之间互相更加亲近一些。
常茂、黄天祥、关索他们虽然都还没有彻底长成,可其实已经入了中央禁卫军之内。
但是,同时,也被打发进了国子禁之内,让他们每周固定来上几节课。
不要求他们长成什么文武双全之辈,至少不能成为一个只长肌肉的莽夫。
就算是武将,但也要有基本的文化基础。
再怎么样,也不能像最开始的典韦那样,除了武力之外,连大字都写不出几个。
“这些儒家的一个个大清早的出来也就算了,这些太阳国的小矮子,一个个的出来凑什么热闹!”
远远地,看到大门口聚集的那一堆人,关索撇了撇嘴道。
一旁的常茂有点困惑的问,一边埋怨着,“我们国子监出去的人都是未来朝廷的栋梁,难不成那些太阳国人也留在大汉为官吗?”
几人之中,常茂出世最早,但却也是几人年龄最小的一个。
毕竟,刚出生的时候年纪太小了,也算是已经出世快十年了,他的父亲常遇春是最早出世的那几个人之一,如今的常茂,也才十四岁。
就连他的父亲常遇春,其实也才三十三岁。
众将之中,年纪大的,其实是四十五的蒙武,再有就是关羽,如今都已经三十七岁,他的儿子关平刚好也都已经二十一岁了。
再往下,三十四岁的闻仲、薛仁贵,三十一岁的秦琼和尉迟恭,三十岁的苏定方、斛律先、章邯、邓羌,二十九岁的郭子仪、冯异、檀道济、蓝玉。
其余的,像是岳飞、李靖今年也才二十七岁。韩信也还不到三旬,不过二十八岁,还有同样二十八岁的蒙恬、赵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我大汉包容宇内,太阳国海外小国,仰慕我大汉文化博大精深,让他们来学一学,学成归国教化四方也不是什么坏事。”几个月前跟随公孙瓒投汉的田豫道。
公孙瓒那一批人,他本人自然就是核心了,而且,还拉来的一部分白马义从。
除了公孙瓒之外,这些人最终就当以田豫的才能最高了,允文允武,故而,王羽那他从公孙瓒的身边调了过来,入国子监镀一镀金,之后再酌情安排。
“经学是国子监最重要的学科,每次上课,这些留学生可是占了教室里一小半。”
经学这一科,主要讲的就是儒学,只不过,大汉立朝之后又新增了佛学。
佛学学的人不多,可是,儒学上课的人可就多了。
只不过,太阳国的这些人,也时常能够看在他们的身影。
……………………
天京,皇宫,内阁。
依旧还是赵安陵、管仲、姚广孝、张宾、蒯亮,再加上新入阁的诸葛亮,以及负责记录的秘书郎张良他们几个。
内阁里静得能听见檀香在青铜兽炉里燃烧的细响,几缕青烟笔直上升,在朱漆梁柱间散开,空气里浮沉着陈年奏折的墨香和御用新茶的清气。
六位阁臣分坐紫檀长案两侧,目光都落在案上摊开的那卷《兴学疏》,王羽朱笔御批的“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八字,墨色沉凝如铁。
“陛下圣意已明,”内阁大学士,百官之首左相赵安陵打破了沉寂,手指点在那八个字上。
“道郡县乡立学,层级递进,此乃固本培元、泽被万世之策。”
“今日召诸位阁臣,便是要议定这骨头缝里的章程,钱粮何来?学官何出?规制何定?务求落地生根,而非纸上画饼。”
诸葛亮头疼的挠了挠脑袋,他虽然并不是负责管钱粮的户部,他却是河南令,河南道的钱粮情况,他却清楚的明明白白。
最富裕的河南道都是如此,其他各个道的情况也能猜出一二。
这个时候,诸葛亮也是不由得开口道,“此计浩大,遍及天下道县。单以县学论,我朝千余县,每县设一‘小学’,校舍营造、束脩膏火、笔墨纸砚,便是最俭省的算法,一年也需额外八十万石粮,银二十万两。”
“乡镇童学,虽规制简单,但基数庞大,投入只怕不在县学之下。”
诸葛亮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这还只是县学乡学!郡设‘中学’,规制更高,耗费倍增;道立‘大学’,更是无底深潭。钱从何来?加赋?还是挪用各军军饷、河工款项?此乃第一难。”
如今,大汉共有河南、河北、河东、山阳、盛澜、剑阳、燕南、燕北、西平、青北、广阴十一道之地,这都已经是两千余县了。
而大汉王朝的这一辆战车也不可能就此停下,未来还会还会有更多的道,更多的郡,更多的县融入进来。
可以说,这件事情,未来,这就是一个持续要投入的无底洞。
而且,这还只是最小的问题。
“然钱粮尚可设法,或分年缓图,或劝募乡绅。在下所忧者,在人!遍设官学,师从何来?”张宾没有去提那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而是顺着这个话题继续往下谈道。
“程朱带了千余儒生,这些人,足以可供县学、郡学之用。”
“且县郡道三学讲师,以朕来看,可编入朝廷官吏,朕今日召集内阁,也是为了商量出一个具体的章程来!”王羽坐在中间的主位,望了下面的内阁众臣道。
往常在这种事情之中,一向活跃的管仲,今日却反而沉默了一些。
不管是大兴官学之事,又或者是程朱入汉,其实些事情都是和王羽和管仲一起商量乃至于行动的。
管仲主持改革,在政治上,大苍原本的僵化的政治体系已经基本被打破,四镇彻底退出了这个政治体系,四大皇商的南宫家已经覆灭。
甚至,管仲已经计划着怎么设计将西门家彻底和赵宋绑在一起,有朝一日,攻灭赵宋的时候,正好将西门家也一起灭了,让他们步上南宫家的后尘。
而六大世家,诸葛家这些年很是低调,在官场上依旧活跃的没几个了,杨家也折腾的不轻,损失惨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