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第1318章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第2/2页)这个时候,这场改革之中,是时候下一记重刀了。
王羽和管仲的计划,一则,收私学于官学,当然,这是一个逐步进行的方向。
上阴学宫程朱,这只是一个开始。
二来,大兴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王羽与管仲计划大兴教育,再和科举结合,以此冲击现有的世家大族。
这个世界,虽然有了造纸术和印刷术,底层百姓也有了接触文化的机会。
但是,其实官员依旧还是主要来自于世家大族,再不济也是寒门或者是豪强。
底层百姓虽然也有了接触文化的机会,可是,给他们一本书,不代表他们可以自己看得懂!有没有人愿意教他们是一个大问题?
而不管是朝廷的,或者是诸子百家的,再或者是一些民间其他的学堂,也同样不是无偿的,普通百姓有几个能够负担得起?
说白了,有资格进入这些学堂的,最差的来自于商贾之家。
故而,这些学堂的学生的主要来源依旧还是来自于世家大族,只有小部分是来自于普通百姓。
而这少部分的普通百姓,很可能就是而且诸子百家游历过程之中,发现了什么好苗子,才给了这些人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事实上,蓝星历史上,世家大族退出政治舞台也并非是因为科举,不是因为造纸术和印刷术,而是因为黄巢用屠刀一刀刀的清除了世家大族,这才由世家大族进入了士大夫的政治体系。
王羽自然是不能主要用杀来解决问题的,或许进入其他皇朝王朝之中,可以杀的狠一些,但也绝不可能超过一个度。
故而,黄巢的那个办法,他学不来的。
他不是黄巢,黄巢只是为了杀,完全不会顾及之后的代价。可是,王羽要的是天下,想要以屠刀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办法,那这个天下就与他无缘了。
屠刀可以当成一个手段,但绝对不可能是主要手段。
时不我待呀,他必须要一边统一天下,一边完成一件事情。
要是等到统一天下之后,再来完成这件事情的话,那么,面临的压力可就截然不同了。
不能张开屠刀,王羽的手段,那就是由朝廷来大兴教育,并将其与科举结合起来。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一旦开始了,随着政策的实行,将会一步步直接冲击到世家大族。
故而,王羽并没有让管仲站出来。甚至,隐瞒了这件事情管仲参与的事实。
“赵公,不知意下如何?若大兴道郡县官学,将讲师编入朝廷官吏,品级当如何?”
这件事情王羽早就已经决定了,故而,今日,从来不是和那个群臣商量这件事情要不要做,而是要商量怎么做。
“以臣愚见,乡镇童生,教化稚童,仅为识字,由三老兼之即可!”赵安陵制作了片刻道。
大汉乡镇之中,本就以主管教化的三老、主赋税的啬夫、管治安的游徼,形成了乡级治理的三驾马车。
三老既然主管教化,那么,绝大多数肯定是识字的,这一点毋庸置疑。
从前朝大苍开始,乡镇基层官员的最基础的要求就是必须要具备基础识字能力,并且要掌握基础的算术技能。
本身,他们对于在乡镇之内设立的童学,所定位的也只是十二岁以下的稚童,也并非是为了让他们学到多少东西,而仅仅只是为了让他们保证能够识字。
故而,有三老负责,其实已经足够了。
而赵安陵这么一整的话,其实也是将童学的投入降到了最低,每乡每村,仅仅只需要一个设置童学的讲堂,以及基础的笔墨直接投入。
童学的讲堂,这个地方如果真的可以想省的话,也是可以省下来的,没必要真的修个讲堂,在乡里面或者村子里面找个空置的屋子整修一下即可。
“教育大计,监督至关重要!”
“以臣之见,可由三老、啬夫、游徼互相监督,三老如若懈怠童学一事,啬夫、游徼有举报之责,如未尽职责,当责之。啬夫上报然游徼不报者,责游徼!且上报据实者,当赏之。”
“此外,啬夫、游徼皆不报,三老自报者,三老无罪,责啬夫、游徼。”
“再则,可由御吏台派遣官员巡查,确保安全三老、啬夫、游徼行监督之责。”姚广孝默默地进行补充道。
再宏伟的目标,如果无法真正的实现的话,那也只是空中楼阁。
大兴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触及的利益群体太多,故而,更加要保证这个政策一旦真的开始的话,就要落实到实处。
一旁的蒯亮,在听了姚广孝的这个监督之法后,不由得咧了咧嘴。
这个光头和尚,还真够绝的!
相互监督,这是不给三老、啬夫、游徼这些基层官员相互串联到一起的机会。
最绝的就是三老如果没有尽到童学的指责,还可以自我举报,而且,自我举报之后处罚的还不是自己,而是剩下的两个官员。
从一开始,让他们相互处于信任危机的状态。
就算这三个真的相互瞒报,可是,还有了御吏台派出的巡查各地的御吏作为最后一道防护。
如此一来,自然最大化的可以保证这种政策的实行。
“善!”
“斯道这相互监督之制,可不仅仅只是适用于童学,各级官吏之中,皆可以此之法,防止官员贪污舞弊!”诸葛亮听到了姚广孝提出的这个相互监督之法后,也不由得眼前一亮道。
或许,这个相互监督之法也不是万能的,无法防止所有的问题。
但是,至少,相比现在已经进了一大步。
而且,诸葛亮也清楚,这世上也从来都没有完全完美的制度,就算是这个时候很适用,但几十年后甚至是上百年后,总不可能依旧很合适的,他们只能够一直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