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七章 搞研究
第八百九十七章 搞研究 (第1/2页)于谦提的三个办法,目前只有两个能用,一个是节流,一个是开源;
但其实,开源还有一个现成的办法,就是保住倭国的银矿,保证大森乡银矿的开采进程。
倭国现在蠢蠢欲动,对海上都出手了,又怎会放过在其境内的那座银山?
现在他们可能还不知道大森乡的山是银矿,一旦知道……
潘筠只是提了一句,于谦当即就派人去浙江和福建,领水军重点打击海寇,保护大明的商船和百姓。
于谦沉声道:“此战必须赢,否则遗患无穷,将来我大明在海上都要低藩属国一等。”
井源忿怒:“什么阿猫阿狗都敢来招惹我大明,陛下,臣请愿出兵。”
朱祁钰想起于谦曾经对井源的评价,以及井源的履历,摇头道:“驸马都尉从前只在草原和山林中作战,并不擅水战,何况大海,朕不能让你去。”
而朝中有击败倭寇记载的高级将领仅王骥一人而已。
王骥现在麓川。
除他外,只有浙江和福建的地方备倭官了。
于谦垂眸略一思索,就提议皇帝只派出监军,具体领兵不如用地方备倭官。
这些地方备倭官常年在海上练兵,对船、对士兵、对海寇都了解,只要稍加指导,未必不能成为一员大将。
朱祁钰当即点了两个监军南下。
潘筠在钦天监听到消息,嘴角微翘,给陈千户写了一封信,然后卷起袖子去兵部。
因为大森乡银矿是她进献给国家的,国师甚是关注此事,得知倭国起了反叛之心,当即到兵部,要求加入到火炮的改造之中。
“我在大海上跟倭寇交过几次手,对方的火炮和火铳威力不小,我大明军队要在海上争夺霸权,保护我大明商船和百姓,那我们的火器就不能弱于对方。”
潘筠现在是国师,她一不参与政治;二不过手研发财政,就是单纯的在兵部和工部搞个火器研究,还是跟在大匠们身后,时不时的给出一些建议,没人会反感。
百官甚至乐见其成。
谁不知道啊,道士就是天生的工科生,火药都是从他们的炼丹炉里炸出来的。
国师对炼器有兴趣,总比对炼药有兴趣要好吧?
他们还真担心皇帝跟着潘筠嗑丹药,但她当国师快一个月了,她就没提过这茬。
而此时,朱祁钰才十七岁,正是青春年少,精力无限旺盛的时候。
他一点也不担心自己的寿命,思想就没往嗑丹药上偏一下。
潘筠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常驻兵部和工部了。
设计大炮的工程师中,官位最高的是七品,最低的是不入流的工匠。
他们晋升极为艰难,好在他们也不在乎这些,沉醉于大炮的改进之中。
对他们来说,最艰难的事就是向兵部和工部要预算。
潘筠只用了一天时间就跟他们混成了兄弟姐妹。
单纯的工科官员们和她抱怨:“每次我们打报告要钱,部里就说户部给的钱有限,要付军饷,要培育马种,要准备弓弩箭矢,反正就是没钱给我们搞大炮。”
“工部也是。”
“但一出事就要嫌弃我们的大炮太重,炮管太容易发热,发射的距离太短……没有钱,我们连试一试的机会都没有。”
潘筠:“这次北征所用的大炮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