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夫妻夜话
第八百九十四章 夫妻夜话 (第2/2页)“嗯……懂事,确实是懂事,可妾身总感觉有点不自在,后来妾身还听说,这个薛梅云不仅奉承我,还分别拜访了袅袅,妙仙她们,听说这几日已跟袅袅她们的关系处得非常融洽,互相姐妹相称了呢。”
赵孝骞嘴角微微上扬,这个女人,懂事,会做人,也懂得抓住机会,不管圈子融不融得进,反正硬融。
“夫人,后宫可比王侯深宅更复杂,人心更叵测,有些人,有些事,不急着下定义,多看看再说。”
“官人是说薛梅云……”狄莹疑惑地道。
“不,朕是说后宫所有的人,不包括你们姐妹。”
狄莹哼了一声,道:“说到底,妾身还没给官人生下嫡子,管束后宫都显得底气不足……官人,今晚妾身不回坤宁殿了,就在这里陪你,好不好?”
赵孝骞一怔,接着垂死病中惊坐起:“妖后祸国!来人,把这婆娘乱棍赶出去!”
…………
第二天,韩忠彦等四人回到了汴京。
回城后不到半个时辰,汴京朝堂震动。
陈州自知州以下,通判,推官,转运使,提刑使,甚至包括官署的差役,都被皇城司拿问,韩忠彦等监察府官员亲自押解犯官回京。
也就是说,整个陈州的官场被监察府和皇城司一锅端了。
这是监察府第一次行使职权,对官员动手。
第一次动手,出手便如此狠厉,一州之地,所有的官员全部落马,几乎无一幸免,大宋立国以来,从未发生过如此震惊的事。
首先炸锅的是御史台。
本来御史台也有监察百官的职权,然而随着监察府的设立,御史台的这个职权渐渐被监察府分走了。
当初官家乾纲独断,坚持必须设立监察府,群臣激烈反对也没用,最终政事堂的宰相们服软了,监察府也就成立了,御史台吃了这记闷亏,可是官家明显袒护监察府,御史台只好默认了。
默认归默认,御史台的所有官员心里其实还是很不爽的,对监察府官员犹为敌视,毕竟监察府的设立,直接分走了御史台的权力,换了谁能高兴?
今日见监察府把陈州一锅端了,御史台顿时激动了。
本来拿你们监察府没办法的,可没想到你们竟自己作死。
整整一个州,下辖好几个县,难道一个好人都没有吗?监察府此举显然过分了,也等于双手给御史台奉上了参劾他们的完美理由。
御史们兴奋了,当即便回到家,洋洋洒洒写下义愤填膺的参劾奏疏,直送政事堂。
监察府这事儿办得太惊世骇俗,参劾他们的不仅是御史台的御史们,还有其他的朝臣,甚至连政事堂的宰相们也坐不住了,许多人坐在政事堂里拍案而起,破口大骂监察府。
汴京的惊涛骇浪之中,唯有章惇纹丝不动,他的眼神里透着几分明悟。
宰相看事情自然比普通人深远多了,对监察府这次的举动,章惇很清楚他们是得了官家的授意,把陈州官场一锅端,也是为了震慑天下的官员。
大宋朝堂官制,从原来的“两府三司”,变成了如今的“三府三司”,名义上的官制改变了,但要天下官员接受这种改变,那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朝廷无缘无故多了一府,而且还是专门监管官员的机构,天下哪个官员能真心接受?
于是,监察府对地方官员动手了。
官家也好,监察府也好,都需要对朝堂和地方官员立威。
陈州官场被端,明显就是政治意义大于法律意义,在这种情形下,陈州的官员们所犯之事的是非对错,其实已不重要了,严格的说来,它其实是一场政治宣言,向天下官员展示监察府的锋芒。
章惇什么都明白,他知道官家的用意,也知道监察府的意图。
聪明人会选择沉默,因为此时监察府锋芒正盛。
可章惇没办法,他是聪明人,但他也是宰相。
监察府干的事如此出格,他这个宰相若还是装聋作哑,宰相的威信将会受到沉重的打击,以后天下官员都看监察府的脸色了,政事堂怎么办?
于是章惇不得不派人将甄庆请来政事堂。
至于韩忠彦等监察府官员,章惇没有请。
不是请不动,而是如今三府三司的格局下,政事堂与监察府已隐隐有对立的趋势了。
这便是官家对朝堂的另一种形式的制衡,站在帝王的立场,天下之权,不能尽归于政事堂,相权过甚,对君权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