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温暖的咸阳
第一百六十六章 温暖的咸阳 (第2/2页)今天对隹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天,他今天穿上了学士府的官服,听说这是由当年博士府的官服改出来的。
咸阳已派来了车驾,隹从潼关坐上车驾一路朝着咸阳城而去。
直到下午时分,他才来到了咸阳。
当他跟随着两个文吏来到学士府的门前,身为这里的新学士,他有些迷茫,也不知所措,他从未想过他的成就可以让他坐在这么高的位置,虽说不如当年博士那样可以参加秦廷的廷议,但却能编写典籍,甚至主持与调配支教事宜。
隹在这座黑压压的学士府门前站了良久,他恍惚中有一种感觉,只要他走入了这里,他的人生就不一样了,但他可能也就不能再回到孩子们身边。
正迷茫时,隹想到了一个人,那就是稂。
稂就是一个骗子,他说继续去支教,他确实去支教了,可他说三五年就回来了。
现如今又过了三年,稂至今没有回来。
隹询问过稂的父母,才知道稂在夏天时就让齐郡的官吏顺带带来了家书,从家书中隹才知道,稂竟然在琅琊县成家了,就住在了琅琊县,还有孩子。
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时,隹受到了莫大的打击,他将原本准备的酒水一夜之间喝完了。
那是他原本留着迎接稂回来了。
可毕竟是一起长大的,隹又理解了稂,因隹也成家了,他也有了妻小。
学士府紧挨着御史府,这里很忙碌,往来的官吏很多,这些官吏他一概不认识,又在这里站了一个时辰,也没见其他人来这里,至今只有他一人。
傍晚时分,刚忙完一天工作的扶苏问了学士府的事。
田安回道:“是有一位学士去了学士府,可他连门都没有进,而是了一卷信,就又回了潼关教书。”
说着话,田安将书信递上,
扶苏打开书信看着其中内容,直到看完总算明白隹的意思,他是一个只会教书的人,他不知道如何在学士府做事,也不知道该如何进入秦廷,他愿意领着学士的身份,从此扎根潼关,继续他的支教。
扶苏看罢这卷书信,就这么坐着沉默了好一会儿。
程邈带着一个包袱而来,他道:“公子,这是学士们的书信。”
等人来到了近前,打开包袱,扶苏见到了一张张写满了字迹的文字。
扶苏打开其中一卷,这是一个叫白麦的支教夫子所写的,他说他支教繁忙,感谢秦廷给予他的学士身份,他支教已有六年了,他最初在蜀中支教,而后带着学子回到了关中,继续着他的支教事业。
白麦一直在书信中道歉与感谢,可他已离不开支教了,离不开那些等待着他教导的孩子,他从孩子们的眼神中看到了对学识的渴望,以及孩子们眼中的光。
如果让他来秦廷为官,而离开那些孩子,他做不到,只能领了学士之名,却不能来咸阳任职。
扶苏又打开第二封信,这封书信是乌桑所写的,这个孩子原是西戎人,他现在正在陇西教书,他还见到了乌氏倮。
接着扶苏打开了第三封,第四封。
这些书信无一例外,他们都愿意继续支教,却推辞了在咸阳任职的机会。
程邈也看了几封,他觉得鼻子发酸,公子扶苏制定了支教之策,原本……公子从未要那些孩子回报过什么。
而现在他们远赴各地支教,却拒绝了公子扶苏的回报。
是他们的使命感也好,还是公子扶苏的恩情也罢,可能其中有很多人都没有见过公子,而这些人却想用支教,用一生来回报公子扶苏。
程邈吸了吸鼻子,他扭过头。
田安见到了程邈双眼已红,便示意他先离开。
程邈注意到了田安的眼神示意,先行礼告退了。
扶苏还在看着这些书信,走到回高泉宫的路上,又在一封接着一封的看着。
人生有很多意义,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选择。
其实不止是隹,还有很多正在支教的新学士,他们都没有入咸阳任职学士,据扶苏所知,在关中被列为学士的支教夫子有十余人,可是他们都没有来咸阳。
至此,直到一天早晨寒霜覆盖了整个关中平原,学士府依旧是闭着门,没有人来学士府任职。
那些新任的学士依旧在各地任职,有人问起了这件事,听了之后也颇为敬佩那些支教夫子。
在春秋列国时期,也有一些人,有着极强个人光芒,譬如说信陵君。
但现在的咸阳,不像以前那么的冰冷了。